野堂高会麦秋天,忆共攀花十二年。
座对薰弦如昨梦,棹迎芳草又离筵。
乘时鸾凤云霄立,抱日鱼龙泽国眠。
只恐天涯来雁少,瘴乡秋色渺风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公元849年(唐文宗开成四年)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诗句释义:

  1. 野堂高会麦秋天 - 野堂:野外的亭子,指宴会地点。高会:盛大的聚会。麦秋:指初冬时节。
  2. 忆共攀花十二年 - 忆:回忆。攀花:比喻结交朋友。十二年:这里指的是与朱君佐的友情已经维持了十二年。
  3. 座对薰弦如昨梦 - 座对:面对。薰弦:音乐悠扬的声音。如昨梦:好像昨天才做的梦。
  4. 棹迎芳草又离筵 - 棹:船桨。芳草:形容春天的景色。离筵:分别时的宴席。
  5. 乘时鸾凤云霄立 - 乘:凭借。鸾凤:传说中的祥禽,这里比喻有才华的人。云霄:高空,比喻高位。
  6. 抱日鱼龙泽国眠 - 鱼龙:喻指贤明的君主或贤人。泽国:大湖,比喻国家。眠:休息,比喻得到重用。
  7. 只恐天涯来雁少 - 只恐:担心,恐怕。天涯:远方。来雁:指书信、消息等,这里泛指远行的朋友。
  8. 瘴乡秋色渺风烟 - 瘴乡:南方湿热的山区。秋色:秋天的风景。渺风烟:模糊不清,形容环境恶劣。

译文:
在野外的亭子上,我们共度了麦收季节的盛会。回想起来,我与朱君佐的情谊已经维持了十二年之久。当我们相对而坐,聆听那悠扬的音乐,感觉就像回到了过去一样。再次乘坐船只离开,迎接的是一片春天的景致,但又要与离别的宴席说再见。我们都是趁着时机,像鸾鸟和凤凰一样,站在了高位,享受着国家的恩宠。只是担心,远方的朋友来的信件不多,南方湿热的山林中,秋天的风景也变得模糊不清,风和烟都显得那么模糊。

赏析:
李商隐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深情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自己与故人的友情的回忆,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旅程的感慨。同时,他也通过对未来命运的担忧,表达了一种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