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极丹霄上,清虚碧海前。
扶桑先见日,若木远含烟。
绝岛移云石,明河泻瀑泉。
仰看元象转,身在蔚蓝天。

【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景色的七言律诗。“峻极丹霄上,清虚碧海前。扶桑先见日,若木远含烟。”首二句写诗人登上高山之巅,眼前展现的是一派壮丽的景色。第一句中“丹霄”指高空,这里暗用《楚辞·招魂》“望瑶台兮皎其然,见天王兮玉色皇”中的意境;第二句写诗人俯瞰大地,只见那青翠欲滴的山峰和波光粼粼的大海,在诗人脚下交汇在一起。这两句是描写远景,为下两句作铺垫。“绝岛移云石,明河泻瀑泉。”“绝岛”,指岛屿、沙洲。“云石”,即云霞映照的石头,这里指高耸入云的峭壁。“明河”,指银河。“瀑泉”,指飞流直下的瀑布。诗人从山巅俯瞰,只见一岛孤峙,云雾缭绕,仿佛与天相接,而那滚滚的银河却如白练般地泻向大地;再看近处,那喷薄而下的瀑布犹如玉龙飞舞,溅起千堆雪。这两句是描写近景,为后二句作铺垫。“仰看元象转,身在蔚蓝天。”“元象”指北斗星。“元”通“原”,“蔚蓝”形容天空的颜色,这里指湛蓝的天空。“转”、“在”字使诗意更加丰富。这两句是写诗人抬头仰望夜空,只见北斗七星在天空中旋转着,而自己却置身于一片澄澈的天空之中。这两句是写诗人仰望天空所见所感,为全诗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这首诗以“清虚”“碧海”“丹霄”“白云”“瀑布”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答案】

译文:

登上高山之巅,眼前的景色真可谓: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天,碧绿的大海波涛汹涌。我最先看到了太阳初升的景象,太阳的光芒似乎要穿透远方的若木林梢。在那遥远的海岛之上,有一块巨大的云石,它高高地矗立在那里。在那浩渺的银河之中,有一条瀑布从高崖上倾泻而下。抬头看去,那明亮的北斗星在空中旋转着,而我却仿佛置身于一片湛蓝的天空之中。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七言律诗。开篇两句“峻极丹霄上,清虚碧海前”,点明了诗人登山观景的地理位置。“峻极”指极高、最高,“丹霄”指高空,这里暗用《楚辞·招魂》“望瑶台兮皎其然,见天王兮玉色皇”中的意境。“清虚碧海”指清澈透明的大海。诗人站在高山上,放眼望去,只见一座座奇峰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在天地之间。那碧蓝的海面宛如一面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树,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颔联两句“扶桑先见日,若木远含烟”,“扶桑”是神话中太阳升起的地方,“若木”是神话中的大树,古人认为它长出了不死之药。诗人通过这两处景物的描写,将读者引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先见”一词生动地描绘了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诗人站在高处,仿佛可以听到太阳的歌声,感受到它的温暖和力量。

颈联两句“绝岛移云石,明河泻瀑泉”,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绝岛”是指孤岛或沙洲,这里代指高耸入云的峭壁。“移云石”是指那高耸入云的峭壁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同仙境一般神秘莫测。“明河”是指银河,也被称为“天河”。“泻瀑泉”是指瀑布如同一道道白色的水流从高高的悬崖上倾泻而下。这两句诗以动态的景物展现了一种壮美的气势。

尾联两句“仰看元象转,身在蔚蓝天”,诗人站在高处回望身后的景色,只见北斗星在天空中旋转着,而自己却仿佛置身于一片湛蓝的天空之中。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之情,又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要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追求美好的事物,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