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霏霏湿酒卮,满堂红烛对弹棋。
主人先醉非无意,愁见更阑客散时。
注释:阴雨绵绵湿润了我手中的酒杯,满堂的红烛映照着对弈的棋盘。主人先已喝得醉意盈然,并非无心欣赏,只是愁见客散时更阑人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主人与客人在阴雨之夜共度时光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主人与客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陪伴。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阴雨霏霏湿酒卮,满堂红烛对弹棋。
主人先醉非无意,愁见更阑客散时。
注释:阴雨绵绵湿润了我手中的酒杯,满堂的红烛映照着对弈的棋盘。主人先已喝得醉意盈然,并非无心欣赏,只是愁见客散时更阑人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主人与客人在阴雨之夜共度时光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主人与客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陪伴。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雨中送春二首 其一 迢遥烟驿欲何之,地角天涯总别离。 雾湿提壶催祖道,烟寒杜宇促归期。 徘徊柳岸秋千处,惆怅兰亭祓禊时。 此约再来须隔岁,潘郎那不鬓如丝。 诗句注释: 1. 迢遥烟驿:指遥远的地方,形容路途遥远。 2. 地角天涯:形容地理位置极为偏僻,难以相见。 3. 祖道:古时出行前祭祀路神的道路,此处可能指旅途中的某种仪式或习俗。 4. 杜宇:一种喜鹊的别称,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5
【注释】 绿阴:指茂盛的树荫。和:与,同。烟:雾。顿爽然:立刻凉爽。楝(mǐn浸)花:楝科植物的果实,夏季开花。榕(róng融)叶:榕树的叶子。三月:农历三月,春天。暗减闺心又一年:暗中减少着心中的愁闷,已过了一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雨”作引子,通过“春”与“秋”的对比来表现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意境优美动人,富有哲理意味。
【解析】 此诗首联写景,次联写人,颔联写寺,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全篇以“归”字贯穿,表达自己欲归而不得的苦闷。 【答案】 译文: 层层叠叠的山峦好是掩住了庐山的门扉,山泉在各处回响伴随着斜晖。 高窗外树影在澄澈江水映衬下显得更加明亮,远处山峰上雪后寺庙的轮廓依稀可见。 清澈溪水中猿猴饮食时连臂相携嬉戏,松树林中巢居的鹤儿掠过松枝飞向高空。 荒凉冷落石径我空自长久地伫立徘徊,如今的隐士已不在了。
采药 秋山万木疏,霜吹瘦骨倦锄余。 云多忽讶寒峰失,僧少常逢古屋虚。 叩石杖声惊睡鹿,临溪笠影乱游鱼。 翠微十里无人到,时过庵西闻读书。 【注释】 1. 采药:指采药为生的人。 2. 秋山万木疏:秋天的山林万木稀疏。 3. 霜吹瘦骨倦锄余:霜风吹得人骨瘦如柴,疲惫地锄草后已无余力。 4. 云多忽讶寒峰失:忽然惊讶发现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5. 僧少常逢古屋虚:僧人稀少经常见到空荡荡的破败房屋
秋莺 喈喈秋老曙河斜,嫩曲清尘浸露华。 黄叶误求空谷友,丹枫虚拟上阳花。 蒹葭漠漠逢归燕,杨柳萧萧伴暮鸦。 珠箔玉楼弦管日,金衣谁料尚天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作。诗人以秋莺为题,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喈喈秋老曙河斜”,描绘了秋天清晨的景象,夕阳西下,河水斜流,一片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里用“喈喈”形容秋莺的鸣叫声
注释: 1. 不向红尘去,闲眠日几回。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不愿意投身于世俗的纷扰之中。"不向红尘去"意味着他选择隐居生活,远离尘嚣。 2. 馀花山槿落,小卉海棠开。 - "馀花山槿落"指的是山槿花已经凋谢,而海棠花正在盛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 3. 制解僧初出,凉生客渐来。 - "制解僧初出"指的是僧人刚刚走出寺庙,开始修行或传授佛法
赠友 缶粟犹堪煮,经时可闭关。 老愁堪落叶,贫不厌青山。 薄簟酬秋水,孤灯管夜闲。 箨冠文有意,为称鬓边斑。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缶粟犹堪煮,经时可闭关:“缶粟”意指瓮中的粮食,比喻简陋的生活条件或物资匮乏,但仍然可以煮饭食用。“经时”表示经过一段时间。“闭关”则意味着隐居、退隐。 2. 老愁堪落叶,贫不厌青山:“老愁”指的是因年老而产生的忧愁。“落叶”常用来比喻人到晚年
【注释】 1. 华阳杂韵:作者自号,指《华阳杂诗》。 2. 林间风霭日氤氲:指树林中风起云涌,阳光朦胧的景象。 3. 乍露孤峰半未分:突然露出山峰的一半,难以分辨。 4. 一夜雷声在山下:夜晚听到雷声,从山下传来。 5. 始知身出万重云:才知自己已经脱离了重重的云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林景象,充满了诗意和哲理。首句“林间风霭日氤氲”,以“林间风霭”形容山林中雾气缭绕
西湖 水中云影镜中山,山自无心水自闲。 明月两堤人不见,小舟独向断桥还。 注释与赏析: 注释: - 湖:指杭州西湖。 - 朝曦迎客艳重冈:在早晨的阳光下,西湖的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 - 雨幕笼罩群山:下雨时,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若隐若现,也显得十分奇妙。 - 比西子:如果可以的话,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淡妆还是浓抹,都十分适宜。 - 饮湖上:在西湖上的船上饮酒。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僧一然听钟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首句“寥寥相对一灯明”,描述了诗人在寂静的环境中与僧人相对而坐,只有一盏明亮的灯光照亮了两人。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深夜)和地点(寺庙),又营造了一种宁静、肃穆的气氛。 次句“数尽遥钟百八声”,诗人闭上眼睛,聆听远处传来的钟声。百八声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计时法,表示一天有百八小时。这里的“数尽”意味着诗人已经完全沉浸在钟声中
西湖 水中云影镜中山,山自无心水自闲。 明月两堤人不见,小舟独向断桥还。 注释与赏析: 注释: - 湖:指杭州西湖。 - 朝曦迎客艳重冈:在早晨的阳光下,西湖的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 - 雨幕笼罩群山:下雨时,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若隐若现,也显得十分奇妙。 - 比西子:如果可以的话,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淡妆还是浓抹,都十分适宜。 - 饮湖上:在西湖上的船上饮酒。 -
芭蕉园 旖旎芭蕉色,缤纷满御园。 午阴便鹿梦,春雨罢蜂喧。 绿借芙蓉润,青交薜荔翻。 词林曾献颂,此日重承恩。 注释: 1. 旖旎芭蕉色,缤纷满御园:形容芭蕉的颜色鲜艳,色彩缤纷,充满了整个御花园。 2. 午阴便鹿梦,春雨罢蜂喧:描述在午后的阳光下,仿佛是鹿群在做梦,而春雨之后,蜜蜂停止了嗡嗡的叫声。 3. 绿借芙蓉润,青交薜荔翻:以荷叶比喻芭蕉,形容芭蕉叶的绿色如同芙蓉一样滋润
【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景色的七言律诗。“峻极丹霄上,清虚碧海前。扶桑先见日,若木远含烟。”首二句写诗人登上高山之巅,眼前展现的是一派壮丽的景色。第一句中“丹霄”指高空,这里暗用《楚辞·招魂》“望瑶台兮皎其然,见天王兮玉色皇”中的意境;第二句写诗人俯瞰大地,只见那青翠欲滴的山峰和波光粼粼的大海,在诗人脚下交汇在一起。这两句是描写远景,为下两句作铺垫。“绝岛移云石,明河泻瀑泉。”“绝岛”,指岛屿
【注释】 越迹:越过吴地的踪迹。重过:又一次到访。兰溪:在浙江金华境内,为钱塘江支流之一。 飘来:飘荡而来;泊:停泊。 依然:还是。白酒:这里指春酒。青山夜:春天的夜晚。莺脰湖:位于今浙江湖州,为太湖的一个泻湖,又名西施湖。 【译文】 我久违了越地,也好久没有踏足吴地的踪迹了,忽然间又飘荡到这荒凉的兰溪旁。 今夜又是春雨绵绵,独坐在山寺里,喝着清冽的春酒。
注释: 扬州的花儿盛开,月亮高悬在窗户上,相约一起寻找彼此。最痛苦的事情就是难以梦见你,我常常在梦中寻找你。 心中郁积烦闷时,我就仔细阅读芜城赋,读着读着,不禁感到凄凄哀伤,仿佛雨打芭蕉,心碎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情诗,通过描写花满扬州、月满栊等景象,抒发了作者对远方之人深深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首句"花满扬州月满栊",描绘了扬州的繁花似锦、明月当空的景象
【解析】 此诗写酒家留春饯春的情景。首句“同是尊前”点明送别之因,即同为伤春而留春、饯春。第二句紧承“留春饯春”,以设问的形式写惜春伤春之情。第三句写诗人在城南肆买酒留春的情景。末二句写诗人在尊前与白发人共话,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留恋和惜春伤春之情。 【答案】 译文: 同是樽前留春的人啊,为何要伤春?夜深时听到啼鸟声,不觉泪沾巾。 绿阴村中城南店,同是尊前白发人。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惜春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