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居处僻,心与石泉清。
道在从违俗,身闲不用名。
空阶松子落,雨径藓花生。
怪得稀相见,年来懒到城。
寄南珍
上人居处僻,心与石泉清。
道在从违俗,身闲不用名。
空阶松子落,雨径藓花生。
怪得稀相见,年来懒到城。
注释:
- 上人:僧人。
- 僻:偏远、偏僻。
- 石泉:指山间清澈的水泉。
- 道:佛教教义。
- 从违俗:指顺从或违背世俗的习俗。
- 身闲:身心悠闲自在。
- 空阶:空荡的台阶。
- 松子:松籽。
- 雨径:被雨水湿润的小路。
- 藓花:苔藓植物生长出来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一位隐居山林的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他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首句“上人居处僻”,描述了这位僧人居住在偏僻的地方。这里的“僻”字,既表示地理位置偏僻,也暗示了这位僧人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
接下来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这位僧人的内心世界。“心与石泉清”,意指他的心境如同山间的泉水一样清澈透明,没有任何杂念。“道在从违俗”,则表明他的信仰坚定,即使面对世俗的诱惑,也能坚守自己的信仰。“身闲不用名”,“空阶松子落”,“雨径藓花生”,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都衬托出这位僧人的悠然自得和淡泊名利的心态。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僧人的敬意和感慨。“怪得稀相见,年来懒到城”,这句话中的“怪得”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僧人的好奇和惊讶,也透露出他对这位僧人的敬仰之情。而“懒到城”则意味着这位僧人已经厌倦了尘世的纷扰,选择远离喧嚣,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一位隐居山林的僧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以及他对世俗的淡漠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还蕴含着一种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即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才是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