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娟翠竹满庭除,相伴先生读梵书。
帝网山前罗净几,毗卢楼阁在斋居。
月悬道树明诸地,风袅云幢舞太虚。
阅遍善财参历处,落花啼鸟总真如。
《赠陶庵居士阅华严大典》
娟娟翠竹满庭除,相伴先生读梵书。
帝网山前罗净几,毗卢楼阁在斋居。
月悬道树明诸地,风袅云幢舞太虚。
阅遍善财参历处,落花啼鸟总真如。
注释:
- 娟娟翠竹:形容竹子的翠绿色鲜艳而美丽。
- 相随:陪伴、相伴。
- 帝网山:佛教中的“帝释天”,是佛教神话中的最高天界,象征佛法广大无边。这里借指佛教的圣地。
- 罗净几:放置洁净的物品。
- 毗卢楼阁:即毗卢遮那佛所建之楼阁,象征佛陀的智慧。
- 明诸地:照亮所有的世界。
- 风袅云幢:形容云彩缭绕的样子,比喻佛法的庄严和崇高。
- 善财:佛教中的一种布施行为,意为积累财富以供养三宝(佛、法、僧)。
- 参历处:指经历、参悟佛教教义的地方。
- 落花啼鸟:形容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陶庵居士阅读华严大典的赞颂之作。首句“娟娟翠竹满庭除”,描绘出一幅竹林环绕的庭院美景,竹子以其挺拔的姿态和青翠的色彩给人以心灵的宁静和舒适。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陶庵居士阅读佛教经典的情景进行描绘。
诗人通过“帝网山前罗净几,毗卢楼阁在斋居”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佛教圣地的环境,以及僧人居住的简朴而庄严的氛围。这里的“罗净几”意味着洁净无暇的书桌或阅读台,象征着修行者的清静与虔诚。而“毗卢楼阁”则是指佛教的高楼大阁,代表着佛法的高深莫测和博大精深。
“月悬道树明诸地,风袅云幢舞太虚”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寺院和云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神圣不可侵犯的氛围。这里的“道树”指的是寺庙中的古树,寓意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太虚”则是佛教用语,意指宇宙万物。
最后两句“阅遍善财参历处,落花啼鸟总真如”则转向对佛教教义的阐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陶庵居士深入研习佛教经文的赞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佛教中关于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观念。诗人认为,无论是落花还是鸟儿,它们都在遵循着自然的法则和真理,这与佛教中的“一切众生悉皆苦海”相呼应。
这首诗通过对陶庵居士阅读华严大典的场景进行描绘和赞美,传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对修行者精神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