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秋飞盖过长干,宝塔登临霄汉端。
天近彩云连紫极,日高红雾拥雕栏。
龟蒙气接三山远,淮泗光分二水寒。
清兴未阑闻鼓吹,香风城阙谩回銮。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当时他因安史之乱而被迫离开长安,流寓于江西。这首诗描写了鲁王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凉秋飞盖过长干,宝塔登临霄汉端。”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凉爽的秋天里,车子飞驰而过长干,登上了高耸入云的宝塔。这里的“宝塔”指的是长干塔,它是当时著名的古迹之一。诗人用“飞盖”来形容车子快速行驶的样子,给人一种动感和速度感;而“霄汉端”则形象地描绘了宝塔的高度,让人联想到其巍峨壮观的景象。
我们看到第二句“天近彩云连紫极,日高红雾拥雕栏。”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站在塔上所见到的壮丽景色。“天近彩云”意味着天空中飘浮着美丽的彩云,它们与“紫极”(即紫微星)遥相呼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日高红雾拥雕栏”则形容太阳升高时,红雾缭绕在雕花栏杆之上,给人以朦胧而优美的视觉效果。
再往下看第三句“龟蒙气接三山远,淮泗光分二水寒。”这里提到了龟蒙(今安徽蒙城)的山水风光,以及淮河和泗水的美景。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四句“清兴未阑闻鼓吹,香风城阙谩回銮。”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虽然听到远处传来的鼓乐声,但心中却充满了忧愁,因为自己的清兴尚未终结,却又不得不回到繁华的帝都中去。这里的“香风”可能是指皇宫中的香味,也可能是象征皇权的威严;而“谩回銮”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前途无定、命运多舛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鲁王登高望远的情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既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又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