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雾生阴壑,悲风吹旷野。
残烧无人收,山高土色赭。
当时信奢丽,遗趾尚豁閜。
蔓草缠翁仲,积沙没石马。
突兀七层碑,字蚀讵堪打。
柏尽根亦无,泉涸水不泻。
彼巢敢肆虐,始悟漆铜假。
文景葬平原,过客拜陵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乾陵》。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毒雾生阴壑,悲风吹旷野。
注释:毒雾——指浓重的雾气。阴壑——指深邃的山谷。旷野——指广阔的原野。这句描述乾陵所在的地势,四周被深山和密林环绕,给人一种阴森压抑的感觉。
第二句:残烧无人收,山高土色赭。
注释:残烧——指烧剩下的灰烬。赭(zhě)——一种红色。这句描绘了乾陵附近山峦连绵,山上的土壤呈现出红色,可能是由于烧过的痕迹或矿物质的影响。
第三句:当时信奢丽,遗趾尚豁閜。
注释:当时——指当时的帝王或贵族。奢丽——形容奢华壮丽。遗趾——指皇帝的足迹。豁閜(huò yì)——形容开阔。这句表达了对过去帝王奢侈生活的怀念和对遗迹的欣赏。
第四句:蔓草缠翁仲,积沙没石马。
注释:蔓草——指生长得很茂盛的杂草。翁仲——是古代的一种石刻,常用于陪葬。石马——指陪葬的石刻马。这句描述了乾陵周围环境荒凉,石刻被杂草缠绕,石马被泥沙掩埋的情景。
第五句:突兀七层碑,字蚀讵堪打。
注释:突兀——形容石头形状奇特。七层碑——可能是指乾陵的墓碑,每层都有不同的碑文或雕刻。字蚀——指石碑上的字因风化而磨损。这句表达了对乾陵古老石碑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石碑面临的保护和修复问题。
第六句:柏尽根亦无,泉涸水不泻。
注释:柏尽——指的是树木全部枯死。根亦无——意指连树根也找不到。这句表达了对乾陵周围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程度,以及这种破坏给历史遗迹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七句:彼巢敢肆虐,始悟漆铜假。
注释:彼巢——指那些破坏者。肆虐——肆意破坏。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破坏者行为的愤怒和谴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第八句:文景葬平原,过客拜陵下。
注释:文景——指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位西汉时期的明君。平原——这里指汉文帝的墓地在平原上。这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汉文帝和景帝这两位贤明君主的纪念之情,以及对他们在位时国家安定繁荣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乾陵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帝王陵墓的独特风貌及其背后的故事。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还揭示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对比古代与现在的环境和人物,作者深刻地反思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呼吁人们要珍惜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