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何事欲沾巾,不怨官家赋役频。
手指门前桑枣地,已荒三十四回春。

诗句

老人何事欲沾巾,不怨官家赋役频。
手指门前桑枣地,已荒三十四回春。

译文

一位老人为何要流下眼泪?他并不抱怨官府频繁征发徭役。
他的手指指向门前的桑树和枣树,这些土地已经荒芜了三十多个春天。

注释

  1. 老人何事:为什么老人会流泪。
  2. 不怨官家:不抱怨官府频繁征发徭役。
  3. 赋役频:频繁地被征发徭役。
  4. 桑枣地:门前的桑树和枣树。
  5. 回春:春天,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6. 刘致中:可能是老人的朋友或邻居。
  7. 大水:可能指的是自然灾害导致的洪水。
  8. 两公相继:可能是指老人与刘致中之间的连续交往。
  9. 诗来:收到对方的诗歌。
  10. 纸被:可能是老人用来御寒的物品。
  11. 无笑不才:表示自己的谦逊。
  12. 两公:这里指两位官员。
  13. 相继有诗来:两位官员都写诗回应老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村民独自依靠在门边,他的子孙都已经离开了,只有他一个人还在家中生活。虽然他年迈体弱,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怨恨官府的频繁征发徭役。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老农民坚韧不拔的精神的赞美和对他们生活困境的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