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馀榛路,穹碑剥藓痕。
空廊僧不住,邻媪为开门。

【解析】

宝印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始建于唐代。因唐僖宗赐名“圣寿”,故又称圣寿寺。该寺原为汉昭烈帝刘备的蜀国旧府,是成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此诗为游古寺所见所感而作,首联写景,颔联写寺中僧人之少,颈联写寺院主人之好客,尾联点明题意,抒发了诗人对寺庙的喜爱之情。

【答案】

译文:

弯曲的小路上余留着被踩踏出的杂草小径,高高的碑石上爬满了苔藓的痕迹。空荡荡的廊道内没有僧人,只好请邻居的老太太为我开门。

赏析:

此诗为作者游览宝印寺时的所感所悟。首联写景,以“曲径”二字总起,描绘出宝印寺幽静、僻远的外在特点;“余榛路”三字,既写出了小路的崎岖不平,也暗示其幽深难测,从而衬托出宝印寺之神秘莫测。“穹碑”二字,既写出了碑石高大,又写出了碑文之长,从而暗示出宝印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剥藓痕”三字,既写出了碑石上的苔藓,又写出了岁月的侵蚀,从而暗示出宝印寺历经沧桑。颔联写寺中僧人之少,一个“空”字,既写出了僧人之少,又暗示出宝印寺人迹罕至的幽深僻静。颈联写寺院主人之好客,用“邻媪”二字,既写出了邻居老妇热情好客,又暗示出宝印寺主人待客之道。尾联点明题意,抒发了诗人对寺庙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