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秋色登临地,不尽长江眺望时。
世路渺然空作客,风光如此可无诗。
及辰为乐人能几,冒雨看山兴亦奇。
直待晓晴淩绝顶,遍摩苍藓认残碑。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每句话的逐句释义,包括关键词和它们的注释:
- 无端秋色登临地,不尽长江眺望时。
- “无端”:没有预兆,突然。
- “秋色”:秋天的色彩,这里指秋天的风景。
- “登临地”:攀登的地方,这里是形容登上焦山。
- “尽”:全部,这里指长江的全部景色。
- “眺望”:远望。
- “时”:时间,这里指欣赏长江美景的时间。
- 世路渺然空作客,风光如此可无诗。
- “世路”:世间的道路。
- “渺然”:渺茫,遥远。
- “空”:徒然,白白地。
- “作客”:成为客人。
- “风光”:风景和气候,这里指自然风光。
- “可”:可以,此处用作助词,表达一种可能性或允许性。
- “无诗”:没有诗歌可以写。
- 及辰为乐人能几,冒雨看山兴亦奇。
- “及辰”:趁着清晨的时光。
- “为”:做、举行,表示活动或事件正在进行。
- “乐人”:乐师,音乐人。
- “能几”:有多少,多少个。
- “冒雨”:冒着雨水。
- “看山”:登山观赏风景。
- “兴”:兴致、兴致勃勃的样子。
- “亦”:也、也表加强语气。
- “奇”:不寻常、奇特。
- 直待晓晴淩绝顶,遍摩苍藓认残碑。
- “直”:直到、一直。
- “晓晴”:天刚亮时的阳光。
- “淩”:登上、越过。
- “绝顶”:最高点。
- “遍”:全面、彻底。
- “摩”:用手触摸。
- “苍藓”:绿色的苔藓。
- “认”:辨认。
- “残碑”:残缺不全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