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红树绕平丘,极目乾坤万里秋。
自是闲官堪适兴,不须吾土亦消忧。
幽崖碍日悬青蔓,高阁凭虚瞰碧流。
咫尺洞门无路入,野云孤鹤为谁留。

【注释】

西山:指长安附近的终南山。杂咏:即组诗,这里指《终南杂台》。其二,是第二首诗的编号。

夕阳红树绕平丘:太阳下山了,树林被染成了红色。

极目乾坤万里秋:举目远望,天地间万里都是秋天的景象。

自是闲官堪适兴:自然是一个闲职的官儿能够尽兴地游玩。

不须吾土亦消忧:也用不着担心我家乡会有什么忧愁的事。

幽崖碍日悬青蔓,高阁凭虚瞰碧流:山涧幽谷中,有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翠绿,而悬崖峭壁之上则悬挂着青藤;远处的高阁依山傍水,站在楼上可以俯瞰那碧波流淌的小河流。

咫尺洞门无路入,野云孤鹤为谁留:眼前这座小山洞口近在咫尺,可我却无法进入,只能远远地望着它,欣赏那飘荡在空中的白云和孤独的白鹤。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通过描绘终南山一带壮阔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隐居山林的向往之情。全诗四句,每两句为一组,形式整齐,结构工整。

第一、二句写山势。“夕阳红树绕平丘”,夕阳映照在树上,把树都染成了红色的,而周围的平丘上又环绕着树林,这使整个画面显得格外壮丽。“极目乾坤万里秋”,举目远望,天地间万里都是秋色,这又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秋天的气息。诗人用“夕阳”、“红树”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秋日落日时分的画面,使人产生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第三、四句写登楼所见。“自是闲官堪适兴”,诗人自嘲是个闲职的官员,可以尽情游赏。“不须吾土亦消忧”,即使身在他乡,也不必忧虑家乡的事务。“幽崖碍日悬青蔓,高阁凭虚瞰碧流。”在山间幽静的地方,有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翠绿,而在悬崖峭壁上则悬挂着青色的藤蔓;从高处登上高阁,可以俯瞰那碧波流淌的小河流。这些景物既富有层次感又具有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两句写诗人登楼所见的景物及所引发的感想。“咫尺洞门无路入,野云孤鹤为谁留?”眼前的这座山洞口近在咫尺,可我却无法进去,只能远远地望着它,欣赏那飘荡在空中的白云和孤独的白鹤。诗人用“咫尺洞门”与前面描写的高山大川作对比,突出了山间的幽深和神秘;而“野云孤鹤”又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表现出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整首诗写得清丽俊逸,含蓄蕴藉,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