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棹还趍陆,停舆也驻骢。
阴重台上柏,画黯壁间松。
雨后蛙争聚,春深卉斗浓。
喉襟南北地,万里尽尧封。
【注释】
玉山:指苏州的灵岩,在太湖之滨。察院:指苏州太守的官署。壁间韵:即壁上诗韵。
舍棹还趍陆:舍掉船楫,回到陆路行走。舍棹,舍舟。趍陆,步行。趍,通“跬”,一步的距离,这里指步行。
停舆也驻骢(chong)马:停驾的车子也驻下骏马。停舆,停车。驻骢马,停下骏马。也,同“抑”,表示让步语气的副词。
阴重:阴气浓厚。台:指苏州城上建有亭阁的台子。柏,柏树。
画黯:形容画上的松柏苍劲、浓密,色彩暗淡。
雨后蛙争聚:雨后,青蛙聚集鸣叫。
卉斗浓:草木茂盛。卉,草木。
喉襟南北地:喉咙和衣襟,比喻胸怀和志向,指心系天下百姓。喉襟,心胸。
万里尽尧封(zhōng):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像尧帝一样伟大。万里,极言其远。尧封,传说中古代圣君尧帝的封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天宝元年(742年)春天,任苏州刺史时写的一首咏物抒怀诗。
开头两句写诗人从苏州返回,在陆上行走,停驻在苏州城的亭台上。这是写诗人在返苏州途中的所见。
颔联写苏州城中的景色。“阴重”二句写城上柏树茂密青翠,而壁上的松柏则颜色黯淡,形象地写出了苏州的天气与环境特点。这两句诗以景物描写为背景,烘托出诗人对苏州这个美丽地方的热爱之情。
颈联两句写苏州郊外的景物。“雨后”二句写春雨过后,青蛙们争相鸣叫,草木茂盛。
尾联两句写诗人胸怀和志向,表达对治理国家的愿望。这两句诗以抒发诗人的怀抱为主题,表达了他治理国家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通过对苏州城的自然景观进行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通过咏物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治理国家的伟大抱负。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