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谷香风泛紫兰,云根斜倚碧琅玕。
若为尽化黄金色,应是西山返照看。
【题解】
此诗为题兰竹图而作。
【注释】
深谷:指幽静的竹林深处。
香风:芳香的微风,这里借指兰花香气。
泛:浮动。
紫兰:紫色的兰花。
云根:云气缭绕的山石。
碧琅玕:青绿色的珠玉或宝石,这里用来形容竹子的颜色。
化:变化。
黄金色:形容金黄色,这里指金黄的色泽。
西山:指终南山。终南,山名,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返照:夕阳的余晖。
【译文】
深深的山谷中飘荡着兰花的幽香,它就像一朵紫兰一样在风中浮动。那云根斜倚的碧琅玕,就是那翠绿欲滴的竹子。如果它能完全变成金色,那一定是因为西山晚霞映衬下它的影子,才显出了它那如黄金般耀眼的光辉。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幽静秀丽的兰竹图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以“题兰竹图”为题,通过对兰竹的形象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首句“深谷香风泛紫兰”,诗人开篇便用“香风”、“紫兰”等词语勾勒出一幅幽静深远的画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花香的深谷之中。接着,“云根斜倚碧琅玕”,诗人又巧妙地将画面转换到了一片青翠欲滴的竹林之中,那云根般的竹干斜倚在苍翠的竹叶之间,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这两句诗既展现了兰竹的自然美,又表达了诗人对它们的欣赏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若为尽化黄金色,应是西山返照看”,则是诗人对兰竹之美的进一步升华。诗人设想,如果兰竹能完全化为黄金之色,那一定是因为西山晚霞的余晖映照之下,它们才呈现出了如此耀眼的金光。这里的“黄金色”并非实指黄金,而是用来形容兰竹的艳丽光泽,表现了诗人对兰竹之美的极高赞誉。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悠远深邃,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诗人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兰竹的美丽景色,并通过想象将其与自然美景相联系,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追求高雅、淡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