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骑珂声叠里闾,紫荆花底解金鱼。
苏家宣政同朝久,谢客东嘉述职初。
酒启黄封中禁出,烛销红蜡上元馀。
良宵漫叙天伦乐,月转觚棱映绮疏。

【注释】

上元:唐玄宗于元宵节赐宴观灯,故称正月十五为“上元”。

联骑:骑马结队而行。珂声:马嚼子发出的声音。

紫荆花底:紫禁城花墙之内。

苏家:指苏东坡。宣政: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号。

谢客:辞去宾客。东嘉:东晋谢安的别墅。

黄封:皇帝所发的诏书。中禁:皇宫禁苑。

觚棱:宫殿上的斗拱。绮疏:华丽的帷幕。

【译文】

上元节过后,我与维新、维贞二兄小酌畅谈,维贞这时以应天府丞身份入朝觐见天子

联骑并辔,马嚼子声声相闻,紫禁城的花墙之内解金鱼之乐。苏东坡和司马光都是当朝名臣,久在朝廷共事

谢安辞官归隐东山,他辞别宾客后,再入宫述职,此时宫中仍热闹非凡

皇上把黄封诏书赐予我们阅读,烛光摇曳,照亮了上元的余晖,我们在宫中畅叙天伦之乐

月儿转过觚棱,映照进华丽的帷幕。

【赏析】

《上元应制》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对元宵节赏灯的描写,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全诗语言流畅,形象鲜明,构思巧妙。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同友人饮酒赏灯的情景,后半部分则由景生情,借赏灯抒怀抱。

首两句点明时间地点,交代人物活动,渲染节日气氛。

颔联紧承首句,写诗人邀友饮宴赏灯的情形。上一句说诗人邀请维贞,下一句写诗人请苏东坡。这两句用典,说明三人都是朝廷重臣,地位崇高。

三、四句写宴会上的情景。谢安是东晋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隐居在会稽东山(今浙江绍兴市东南)。他在谢玄手下任幕僚,协助完成北伐大业,后来隐居山林。谢安在上元节时,常与友人一起到会稽山游览。这里说他辞官归隐东山,是暗讽当时一些趋炎附势之人,不能像谢安那样超然物外。

五、六两句写宴会上的盛况。黄封诏书就是皇帝给臣下的任命书,皇帝赐给大臣看,说明其地位很高。上元节的夜晚,宫廷内灯火通明,热闹非常。

七、八句写诗人在宴席上的心情。他举杯向月亮祝酒,希望它能传达自己的心意。“樽前”两句写宴会结束以后的情景。月光从觚棱上反射过来,洒在华丽的帷幔上,形成一片明亮的光辉。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宴会上的情怀。他想到自己年岁已高,而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他想到自己虽然受到皇上的赏识,但还没有得到重用的机会。因此,他只好借助明月的美好象征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