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日遥知霁,潮痕稍复增。
看人收蟹簖,唤仆徙鱼罾。
月望光相薄,天高气始冰。
草堂缘茂竹,归及暝烟蒸。
江边晚行归草堂
风日遥知霁,潮痕稍复增。
看人收蟹簖,唤仆徙鱼罾。
月望光相薄,天高气始冰。
草堂缘茂竹,归及暝烟蒸。
译文:
江边傍晚行走回草堂,
远风和日光知道天气将晴,
潮水的痕迹逐渐增多。
看到人们收起蟹网,
叫仆人搬移捕鱼的鱼篓。
明月当空光照大地,
天空高朗寒气开始凝冻。
草堂周围茂密竹林,
黄昏后我回家了烟雾缭绕。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居成都时的写照之作。首联“风日遥知霁,潮痕稍复增”,描写了作者在傍晚时分行走在江边的所见所感。这里的“风日”指的是天气,而“霁”则是指雨后天晴的景象,诗人通过这种景象的变化,表达了他对即将到来的晴朗天气的期待和喜悦。
颔联“看人收蟹簖,唤仆徙鱼罾”,则是对当时渔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里的“簖”是一种用于捕捉鱼虾的工具,“罾”则是捕鱼用的木制工具。诗人通过对渔民忙碌的情景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
颈联“月望光相薄,天高气始冰”则进一步描绘出夜晚的景象。这里的“月望”指的是月亮高悬于天际,而“光相薄”则形容月光柔和地照射下来。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尾联“草堂缘茂竹,归及暝烟蒸”则是对诗人归家情景的描写。这里的“草堂”指的是杜甫的住所,而“烟蒸”则是形容暮色降临时,云雾弥漫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他归家后的宁静与满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