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胥无复到乡村,喧杂何曾及县门。
岁岁年年比今日,邑人常戴府公恩。

【注释】

①佘通判:即余干县知县,佘姓。

②吏胥:旧指官府中的办事人员。

③无复:不再。

④邑人:这里指余干县的老百姓。

⑤戴:感恩戴德,尊敬。

【赏析】

这首诗是余干知县余干对佘通判的赠诗,表达了他对于佘通判政绩的认可及对他恩德的感激之情。首句“吏胥无复到乡村”,意思是过去那些衙门中办事人员到乡村里来扰民的事,现在已经没有了。第二句“喧杂何曾及县门”,意思是那些烦人的喧嚣嘈杂的声音,从来没有传到过县衙门口。三四句“岁岁年年比今日,邑人常戴府公恩”,意思是每一年都如此,每年都是如此,余干县的民众常常感念府公(即佘通判)的恩德。全诗表达了佘通判在任期间为官清廉、勤政爱民的政绩给余干县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和影响,使得余干县民众得以安居乐业,因此对佘通判感恩戴德,永世不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