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得湘皋修竹枝,赠君万里赴滇池。
霜台白简澄清暇,时对琅玕念别离。
【注释】
貌得:指得到。湘皋:湘江边。修竹枝:指竹枝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柳州所作的七绝组诗《竹枝词》中的一首。《竹枝词》共七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徐绍祥:人名。云南:这里指云南昆明。佥事:清代官名,为各行省参知政事的通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全诗以“赠君”为题,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貌得湘皋修竹枝,赠君万里赴滇池。”首句点明赠别之事由。刘禹锡和徐绍祥两人在京城长安相识并交游甚欢。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两人分离,刘氏被贬到连州(今湖南临武),而徐氏则被任命为云南的佥事。诗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即写下了这首《竹枝词》来表达自己送别之情。“修竹枝”是说徐氏远赴云南,就像那湘江畔修竹一样,虽然身处他乡,但却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性。次句写二人将离别。“万里”,形容距离遥远;“赴滇池”,说明徐氏去往遥远的云南,这两句写出了二人离别时的悲凉情景。
三、四句写二人即将离别时相互安慰,勉励对方要像那洁白无暇的霜台白简一样清正廉洁,不要因为离别而感到忧伤。此时,二人相对无言,只能默默地相望,心中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最后一句写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希望他在新的岗位上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之情。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湘江边修竹枝的描绘,以及对其赠别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未来的祝愿和期盼。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