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辔南乘使者轺,秋风古道不辞遥。
豺狼扫迹疮痍复,须遣遗民感圣朝。
【注释】
胡原节:指唐代诗人胡曾。大理: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改大理寺为大理府,后因称其属官为大理郎、大理卿等。这里是说作者任大理郎。乡复:州府的别称,此处指浙江。
“揽辔南乘使者轺”:指作者担任使者,前往浙江巡视。辔(pèi),缰绳。
“豺狼扫迹疮痍复”:豺狼,喻指吐蕃。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吐蕃乘机入侵。“疮痍”,创伤。这里比喻战乱后的残破景象。
“须遣遗民感圣朝”:遣,送。遗民,旧日臣民。圣朝,即唐朝。这里指大唐。意思是说必须派人到各地去慰问那些战争遗民,表达皇帝对天下百姓的关怀。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胡原节是唐宣宗大中年间进士及第,做过大理郎、司勋员外郎、礼部郎中等职,晚年退居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东郭村。《全唐诗》收录他的诗歌20首,《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一卷。《胡氏集》久佚失传。此篇当作于他晚年隐居湖州东郭村时,时值唐宣宗晚期,国势衰弱,藩镇割据,边境告急。这首诗是作者奉命巡视浙江,途经古道时所作的。当时作者在浙江任地方官,他目睹了浙西一带残破的景象,心中十分痛楚。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揽辔南乘使者轺”,写诗人奉命出使江南,南行巡察的情景。揽辔,系马,引申为骑马。乘,乘坐。使者,古代专管外交往来的官员。轺(yáo),古代一车两马,驾之以车,载物以轴。
颔联“秋风古道不辞遥”写诗人南行所见的景物。秋风,秋天的风。古道,古旧的驿路。不辞遥,不顾路途遥远。这两句描写了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一位身佩朝廷使命的使臣,在辽阔的中原大地上,一路驰骋,所见到的景色。
颈联“豺狼扫迹疮痍复”写诗人在巡视途中目睹的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豺狼,喻指吐蕃。唐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攻陷长安,玄宗西逃至成都,不久被肃宗迎回长安,恢复了帝位。但自此之后,唐王朝的统治中心一直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特别是吐蕃,从755年开始就不断进犯唐王朝的边疆地区。诗人经过的地方,就是当时吐蕃侵扰的重灾区。因此,这里的“豺狼”,就是指吐蕃侵略军。“疮痍”,创伤。这里比喻战乱后的残破景象。这两句是说:吐蕃侵略军像野兽一样肆意横行,给中原大地带来极大的创伤和破坏,经过几年的时间,才逐渐平息下去。
尾联“须遣遗民感圣朝”写诗人的使命和愿望。遗民,旧日臣民,这里指的是战争中的受害群众。圣朝,指大唐。这里指唐朝统治下的广大人民。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必须派人到各地去慰问这些战争遗民,表达我对天下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之情。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充分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