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之北临古城,金华千丈当轩楹。
十年不向北齐去,无那看图劳远情。
《题画寄罗孟昭·其一》:怀旧之情与远思之志
龙池之北临古城,金华千丈当轩楹。十年不向北齐去,无那看图劳远情。
杨士奇的《题画寄罗孟昭·其一》是一首表达作者深厚怀旧之情和远大志向的诗篇。在这首诗中,杨士奇描绘了一幅图画,其中龙池位于古城的北部,高耸入云,直插云端,象征着一种威严而崇高的地位。他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也暗喻了自己对于历史地位的认同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金华千丈当轩楹”,这里的“金华”可能指的是金华山,亦或是作者的一种象征性比喻。将金华作为画面的中心或主体,表明了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千丈”强调了其雄伟的高度,而“当轩楹”则意味着它在视觉上成为了焦点,无论是从建筑还是从自然景观的角度来看都是如此。这种描写不仅仅是对景物的简单刻画,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文化的传承。
接下来的句子“十年不向北齐去,无那看图劳远情。”则是杨士奇对自己政治生涯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在这里,“北齐”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或者时期,但具体指代不明。“十年”暗示着一段漫长的时间,也许是指杨士奇在官场上的沉浮或政治生涯的变迁。“无那看图劳远情”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感慨,可能是对于政治抱负未能实现的一种哀叹,或者是对于远离家乡、身不由己的政治环境的无奈感怀。
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可以发现杨士奇不仅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具有深刻政治见解和文化素养的历史人物。他的诗歌不仅是艺术表现,更是对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映。杨士奇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对现实的不满。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诗歌中独特的韵味和深度。
杨士奇的这首诗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