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鸣銮出九关,龙山扈从喜跻攀。
云迎翠辇晨先合,鸟避黄麾夕未还。
猎火依微烟岫里,鸣笳缥缈石林间。
群臣咸睹三驱乐,贱子空惭一日闲。

【注释】

九关:古代关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秦时为防御外敌所设。鸣銮:即鸣鸾,古车饰,形如铜铃,以金玉或铜为之,用时摇之以发声。翠辇:翠羽装饰的车。云迎翠辇晨先合,鸟避黄麾夕未还:朝霞与翠辇相迎,太阳初出便已升起。夕阳西下,鸟儿还未飞回。猎火:打猎时的烟火。烟岫(xiù):山峰。缥缈(piāo miǎo):形容烟雾缭绕,隐隐约约。三驱礼:古代一种狩猎礼仪,天子、诸侯射获猎物,分给卿大夫以下,按等级递减。贱子:对自己谦卑的自称。咸睹:全看到。三驱:射获猎物后,让猎物自己离去。闲:闲暇。

【译文】

吉日鸣銮出九关,龙山扈从喜跻攀。

朝霞与翠辇相迎,太阳初出便已升起。夕阳西下,鸟儿还未飞回。猎火依微烟岫里,鸣笳缥缈石林间。群臣咸睹三驱乐,贱子空惭一日闲。

赏析:

此诗作于唐僖宗光启二年(公元886年),作者因疾病没有参加皇帝的郊游狩猎,而作此诗遥想皇帝此次狩猎之乐。首二句点明皇帝出行的时间和目的地;三、四两句描绘了皇帝出游时的情景;五、六两句写皇帝狩猎时所用的工具和场面;最后两联则是作者对此事的想象和感想。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篇紧扣“狩”字,从时间、空间和人物几个方面着笔,描写皇帝狩猎的盛大场面和快乐心情。

开头两句写皇帝出行的盛况。首句说皇帝从京城出发,驾临龙山,这是指唐僖宗在光启元年(公元885年)正月到二月,先后两次到凤翔,并在那里处理朝政大事;次句点明这次随驾狩猎是在二月。“喜跻攀”,指皇帝高兴得手舞足蹈,兴致勃勃。“龙山扈从”,即指随从皇帝到龙山狩猎。“登牛首山访佛窟寺”,牛首山位于凤翔府境,山上有佛教寺院,这里指的就是佛窟寺。

诗人抓住几个典型的动作加以描绘:早晨,当朝阳升起的时候,翠绿的车子就迎着朝霞驶向山中;傍晚的时候,当夕阳西沉的时候,鸟儿还没有回到树林中去。“云迎”、“鸟避”,都极富动感,把皇帝打猎时的威风气势和从容不迫表现得淋漓尽致。“猎火”“鸣笳”,又使画面充满了生气。

最后两句,作者想象皇帝狩猎时所用的工具和场面。猎火在烟笼雾罩的山峰里,隐约可辨;鸣笳的声音飘荡在石林之间。这里既表现了皇帝狩猎的盛况,也表现了山林间的幽美景色。

末两句是作者对皇帝狩猎的想象和感慨。由于作者因病不能随驾狩猎,因而想象皇帝狩猎时的快乐心情,并以之反观自己的处境,感到自己一天无所事事地闲着,内心十分不安,甚至惭愧。这种写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而且也反映了诗人关心时事、渴望为国家效力的思想感情。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对狩猎场面的刻画,生动地表现了皇帝狩猎的盛况。语言明白晓畅,富有生活气息,同时又不乏文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