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三月桃花妍,千株夹水系渔船。
花下昼静少往还,中有仙人抚清弦。
衣冠犹是秦汉前,庞眉鲐背称华巅。
摊书嗜古忘岁年,稗官野史咸精研。
不愿通籍守园田,有子六翮飞冲天。
逢翁八帙开寿筵,假归彩袖舞褊褼。
邀我为君奏瑶篇,昔予曾到楚江边。
问津愧无渔人缘,桃花流水春依然,一花一实岁六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读懂全诗内容,把握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运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效果,最后指出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要求是“注释”“赏析”两小题。
①桃源:指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桃源,是诗人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之地,也是他生活过的地方。罗太公:指罗隐。
②武陵:指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武陵人。三月:指春天。桃花妍:春日桃花盛开时,颜色鲜艳。
③千株夹水系渔船:指桃花潭边,有成排的柳树环绕着清澈见底的溪水,溪上有渔船在行驶。
④仙人抚清弦:指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弹琴,弹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清弦:优美的琴声。
⑤衣冠犹是秦汉前:指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身穿秦汉时期的衣帽。秦汉前:秦汉时期。
⑥庞眉鲐背称华巅:指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满头白发,脸上布满皱纹,但精神矍铄,依然像高山一样高大。
⑦摊书嗜古忘岁年:指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喜欢读书,沉醉于古代典籍之中,忘记了岁月流逝。
⑧稗官野史咸精研:指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们对于民间流传的故事和野史都进行深入研究。
⑨不愿通籍守园田:指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不愿为官,而选择归隐于田园之间。通籍:做官或入朝任官职。
⑩有子六翮飞冲天:指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能展翅高飞,直上云霄。
⑪逢翁八帙开寿筵:指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在遇到这位老人八十岁时为他设下了寿宴。
⑫假归彩袖舞褊褼:指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回到故乡的时候,身着华丽的衣服,手执彩袖,翩翩起舞。
⑬邀我为君奏瑶篇:指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在宴会上请我为他演奏一曲优美动听的乐曲。瑶篇:美文佳作。
⑭昔予曾到楚江边:指陶渊明自述曾经到过长江边的荆州一带。
⑮问津愧无渔人缘:指陶渊明自述在荆州的时候,因为找不到渡口的人,所以无法渡河。渔人缘:渡口的人。
⑯桃花流水春依然,一花一实岁六千:指桃花依旧绽放在溪流两岸,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好是桃花开放的时间,也就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是每年的6月,因此说“一年一度”。
【答案】
译文: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世外桃源图景(或: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理想世界)。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渴望过一种隐居田园的生活,不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赏析:
首联“桃源行为罗太公八旬寿”,以罗太公为引,抒发对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境界的向往之情。
颔联“武陵三月桃花妍,千株夹水系渔船。花下昼静少往还,中有仙人抚清弦”。这是描写桃花源的景色和环境。武陵是地名,位于今湖南常德市西。《太平寰宇记》载:“(武陵)县有渔父村,相传晋太元中避乱于此。”桃花源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世外桃源,它隐藏在群山环抱的深山老林之中,四面环水,交通不便,外人很难找到进入这个地方的方法。诗人用“千株夹水系渔船”来描写它的地理位置。桃花源中有一条溪水,岸边生长着茂密的树林,溪水中停泊着渔船,这正体现了世外桃源的隐蔽性。“花下昼静少往还”一句,写桃花源里宁静的自然环境和恬淡的居民生活状态。“中有仙人抚清弦”,写桃花源中有人居住,而且他们过着隐居的生活。
颈联“衣冠犹是秦汉前,庞眉鲐背称华巅”,写桃花源中人的服饰和面貌,以及他们的精神风采。“衣冠犹是秦汉前”,意即桃花源中人的服饰与秦汉时代相似;“庞眉鲐背称华巅”,意即桃花源中人的头发白了,但精神饱满,仍像高山一样高大。这两句既表明了桃花源中人的历史久远,又表现了他们高尚的精神境界。
尾联“摊书嗜古忘岁年,稗官野史咸精研”写桃花源中人对历史典籍的钻研。“摊书嗜古”四字,点明了桃花源中人对历史典籍的喜爱。“忘岁年”三字,表明桃花源中人对时间的忘却。“稗官野史咸精研”则说明桃花源中人对民间故事的研究也十分精湛。
此诗是诗人在罗隐寿辰时所作。诗人借罗隐的寿辰之机,向罗隐献词祝寿,并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诗人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依据,以罗隐为榜样,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