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少室莲花巾,大熊小熊巢父邻。
喜从黄社遭贤令,笑共青山阅过人。
茶灶煮来秋月苦,芝篮提去夕阳贫。
卢岩已不知鸿一,名姓何劳著片珉。
游嵩少酌卢岩同燕明府太室、少室,即中岳嵩山。莲花巾:以莲瓣为饰的头巾。大熊小熊:指嵩山周围山林中的大熊和小熊。巢父:相传尧时隐者,居在箕山之下,人称之为“巢父”,这里代指隐士高人。
喜从黄社遭贤令,笑共青山阅过人。
《后汉书·张纲传》: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张纲任颍川太守,郡界多盗贼,他到任后,诛杀豪右,平反冤狱,深得民众拥戴。这里说喜从黄社遭贤令,是说喜欢受到一位贤明的太守的恩惠。“阅过人”是说与那些曾经经历苦难的人一同分享快乐,也暗含了对这位贤能太守的一种赞美之情。
茶灶煮来秋月苦,芝篮提去夕阳贫。
茶灶:指隐居生活。“秋月苦”是说在秋天里煮茶时,只能品尝苦涩之味。“夕阳贫”是指采摘灵芝草时,只能收获到一些贫穷的收获。
卢岩已不知鸿一,名姓何劳著片珉。
卢岩:指隐士王弘。“鸿一”指王弘的诗作《游嵩少》中的一句:“吾闻鸿鸣于洛滨,又闻子声于岩阿。”这两句是说已经忘记了王弘的名字了。“片珉”是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声。意思是说,王弘已经不知道谁是鸿一了,自己的名字又有什么值得挂齿的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游嵩山期间,与友人一起喝酒赏景时的感怀之作。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太室少室莲花巾,大熊小熊巢父邻”直接点明了地点和人物,通过描绘太室、少室两座山峰上的隐士高人形象,展现了一个远离世俗喧嚣、超然物外的隐逸世界。这里的“莲花巾”既指隐士们的头巾,也象征着他们的生活态度——如莲一般出淤泥而不染。而“巢父”则是传说中的隐者,他们的隐居生活成为了诗人心中的楷模。
颔联“喜从黄社遭贤令,笑共青山阅过人”则进一步展现了这种隐逸生活的惬意。在这里,“黄社”指的是一个充满贤良之士的地方,而“贤令”则意味着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和宁静。而与这样的环境相处,仿佛与青山为伍,共同经历了人生的起落变迁。
颈联“茶灶煮来秋月苦,芝篮提去夕阳贫”则描绘了这种隐居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茶灶煮茶时,只有秋月的清苦味道,而采摘灵芝草时,只能得到一些贫穷的收获。这些细节虽然琐碎,但却生动地反映了隐逸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尾联“卢岩已不知鸿一,名姓何劳著片珉”则是对前文的总结与升华。在这里,诗人将隐居生活的美好寄托于对王弘等人的怀念之中。他认为,那些真正懂得隐逸之道的人已经不再被世人所记得,而自己又何必为了那些微不足道的名声而苦恼呢?这是一种对现实社会名利观念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和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念。这种理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