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山翁常在山,一岁不一窥尘寰。
卯金苗裔旧隆准,著书满屋麾迁班。
行雁联翩刺霄汉,翁乎隐几烟霞关。
教儿肯落无双后,济物仍施不报间。
修龄馀六已望七,晨星两眼仙童颜。
掌中丹诰凤交彩,胸盘绣雀披云鹇。
焚香直北三顿首,万年睿圣貤高闲。
九峰巍哉几千尺,南山东瞩摇青鬟。
便引南山作宾主,安得从之渝水湾。
【解析】
此首诗是一首五言排律,作者通过描写九峰山翁的高尚品格与高洁志趣,表现了他“不图名利、不求闻达”的隐逸思想。诗人用“寿刘九峰封君”作为题目,意在颂扬这位隐士的高风亮节,表达对其崇高精神的敬仰之情。
“九峰山翁常在山,一岁不一窥尘寰”,意思是说九峰山的山翁总是生活在山林之中,他一年到头都不下山,从不涉足人间的红尘世界。
“卯金苗裔旧隆准,著书满屋麾迁班”,意思是说山翁是唐朝的后裔,他曾经是唐高宗的宰相,并且著有大量经典著作。
“行雁联翩刺霄汉,翁乎隐几烟霞关”,意思是说山翁像大雁一样飞越天空,他居住在深山中,远离红尘。
“教儿肯落无双后,济物仍施不报间”,意思是说他的儿女能够继承他的美德,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并不期望回报。
“修龄馀六已望七,晨星两眼仙童颜”,意思是说他已经年逾古稀,却依旧保持着年轻人的面容和神态。
“掌中丹诰凤交彩,胸盘绣雀披云鹇”,意思是说他拥有许多珍贵的宝物,这些宝物都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果。
“焚香直北三顿首,万年睿圣貤高闲”,意思是说他用香火向天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长寿,享受幸福的生活。
“九峰巍哉几千尺,南山东瞩摇青鬟”,意思是说九峰山的山峰高达数千尺,站在南山上俯瞰着大地,景色令人赞叹不已。
“便引南山作宾主,安得从之渝水湾”,意思是说他已经把山当作自己的主人,希望能够得到山的庇护和保佑,就像他曾经在渝水湾居住过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诗人通过对九峰山翁的赞美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诗的前四句写山翁隐居生活,后四句写其品德修养。全诗以赞歌的形式抒发了诗人对九峰山翁的敬仰之意。
第一句“九峰山翁常在山”,开篇点题,直接点明山翁的居处,为后文写山翁的隐逸生活做铺垫。第二句“一岁不一窥尘寰”,进一步说明山翁的隐逸生活。第三句“卯金苗裔旧隆准”,介绍山翁的祖辈,并突出其家族地位。第四句“著书满屋麾迁班”,表明山翁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官位显赫。第五句“行雁连翩刺霄汉”,写山翁的生活状态,即他经常骑着行雁在天地之间翱翔。第六句“翁乎隐几烟霞关”,写山翁的居室,环境清幽,如同仙境一般。第七句“教儿肯落无双后”,写山翁对子女的教育,希望他们能继承自己的美德。第八句“济物仍施不报间”,写山翁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第九至十一句写山翁的品德修养。第十二句“修龄馀六已望七”,写山翁的年龄。第十三句“晨星两眼仙童颜”,比喻山翁的容貌年轻如少年。第十四句“掌中丹诰凤交彩”,写山翁拥有许多珍贵宝物。第十五句“胸盘绣雀披云鹇”,写山翁服饰之美。第十六句“焚香直北三顿首”,写山翁虔诚地向神灵祈祷,希望得到神灵的保佑。第十七至十八句写山翁的精神风貌。第十九句“九峰巍哉几千尺”,写九峰山的山势雄壮。第二十句“南山东瞩摇青鬟”,写站在南山上俯瞰大地的景象。第二十一句“便引南山作宾主”,写山翁把南山当作自己的主人。最后两句“安得从之渝水湾”,“从之”指跟随山翁隐居于渝水湾。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九峰山翁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