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渡晃州月,暮宿清浪馆。
迢递岂不劳,王程讵能缓。
学道三十年,小技惭搦管。
忝窃藩一方,微躬百忧满。
惟饥常梦餐,孰寒不念暖。
矧兹饱暖情,如系屈伸腕。
牧事贵不扰,此理良可忖。
勿以小何伤,剪爪惧肤损。
先民此明训,行哉善用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识记和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注释中的信息进行分析。答题时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解进行赏析。如第一句:晨渡晃州月,暮宿清浪馆。意思是早晨渡过晃州,月亮映照着江水;傍晚住宿在清浪馆。“晃州”是今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境内的一个县名,这里指黔南一带;“清浪馆”位于今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境内。第二句:迢递岂不劳,王程讵能缓。意思是路途遥远,难道不是劳累吗?王程岂能延缓!“迢递”即迢递,形容道路遥远。“讵”是哪里的意思。第三句:学道三十年,小技惭搦管。意思是我修行学习佛法已经三十年了,但还觉得自己技艺不足,愧对僧人持笔作记录。“小技”指微薄的技艺。“搦管”指挥笔。第四句:忝窃藩一方,微躬百忧满。意思是我忝列藩国一地之长官,心中忧虑重重。“藩”指诸侯国。“微躬”指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命运。第五句:惟饥常梦餐,孰寒不念暖。意思是只希望吃饱饭就睡,哪管冷暖。“惟饥”指只有肚子饿的时候才想着吃饭。第六句:矧兹饱暖情,如系屈伸腕。意思是何况现在生活得如此富足舒适,就像握着一根绳子那样轻松自如。“矧兹”意思是更何况。第七句:牧事贵不扰,此理良可忖。意思是牧羊人办事贵在不打扰百姓,这个道理是可以想得到的。第八句:勿以小何伤,剪爪惧肤损。意思是不要因小事而伤感情,割掉爪子害怕皮肤受损。第九句:先民此明训,行哉善用短。意思是先贤教导我们,要善用短处。“行哉”意思是行吧。“先民”指古代的人民。“明训”指明白的教导。“善用短”即善用自己的短处。

【答案】

译文:清晨渡过晃州,夜宿清浪馆,远途奔波岂不辛苦?王师出行怎么能放慢脚步。我修行学习佛法已经三十年了,但还觉得技艺不足,愧对僧人持笔作记录。我忝列藩国一地之长官,心中忧虑重重。我渴望吃饱饭就睡,哪管冷暖。况且现在我生活得如此富足舒适,就像握着一根绳子那样轻松自如。牧羊人办事贵在不打扰百姓,这个道理是可以想得到的。不要因小事而伤感情,割掉爪子害怕皮肤受损。先贤教导我们,要善用短处。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两联写诗人长途跋涉、艰苦奔波的情景,后两联写诗人内心复杂的感受和思想。

首联两句写诗人长途跋涉,旅途艰辛:“晨渡晃州月,暮宿清浪馆。”清晨渡过晃州,夜晚投宿于清浪馆。“晃州”是今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境内的一个县名,这里指黔南一带。“清浪馆”位于今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境内。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旅途奔波的艰辛。首联两句诗写景叙事,情景交融;前一句写景,点出了时间与地点,后一句叙事,交代了行程与原因;“晨”字点明时间之早,“过”“宿”二字则写出了行程之远。这两句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艰难困苦。

中间两联主要写诗人的内心感受与思想活动:“学道三十年,小技惭搦管。忝窃藩一方,微躬百忧满。”诗人说,我修行学习佛法已经三十年了,但还觉得自己技艺不足,愧对僧人持笔作记录。我忝列藩国一地之长官,心中忧虑重重。“小技”即微薄的技艺。“搦管”指挥笔。诗人说自己修行学习佛法已经三十年了,但却觉得自己技艺不足,愧对僧人持笔作记录。“忝窃藩一方”指自己作为藩国之长官,却感到忧愁重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忧虑。

尾联两句写诗人对待生活的哲理:“惟饥常梦餐,孰寒不念暖。”只希望吃饱饭就睡,哪管冷暖。“矧兹”意思是更何况。“饱暖”指衣食充足,生活安定。“惟饥”指只有肚子饿的时候才想着吃饭。诗人说自己只是希望吃饱饭就睡,哪管冷暖。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满足。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深沉真挚,意境深远悠扬,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