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骨峥嵘画幅开,执鞭何计起泉台。
翰林棨戟依然在,曾见先生马首来。

【注释】

①白沙宅:指白居易的故居。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住在浔阳郡(今江西九江市)白沙洲上的白家旧宅。

②执鞭何计起泉台:用马鞭驱策着马车,怎么能从泉台下的坟墓里唤醒死者呢?

③翰林棨戟:翰林院中的武器,形似戟。

④曾见先生马首来:曾看到先生骑马从门前经过。比喻有名望的人来访。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浔阳白沙寓所时写的。前两句写白沙宅的清静雅致,后两句回忆当年与友人白居易的交往,表现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句“鹤骨峥嵘画幅开”,描绘了一幅白沙宅优美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主人的清高傲岸。

颔联“执鞭何计起泉台”,以“执鞭”自喻,表示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不屈不挠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愿屈服于权势的压迫。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白居易的深深怀念之情。

颈联“翰林棨戟依然在,曾见先生马首来”,则进一步回忆当年与友人白居易的交往情景。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指的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称赞白居易的文章为“文章憎命达”(《解闷十二首》之九)。而“执马首来”的典故则是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原意是指齐桓公见到晋文公而主动向他问候,后来被引申为对有名望的人的尊敬和礼遇。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白居易的怀念之情,又体现了自己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尚道德品质的决心和信念。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友情以及自己坚持理想、不畏强权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