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共林间一鹤栖,鹤飞云路望中迷。
相思吟倚阑干立,月上松梢影渐西。
注释:我打算和林中的这只鹤一起栖息,但当它飞过云路时,我便在望中迷失了方向。我在思念你时,便在栏杆上吟诗,月光照亮了松梢,影子渐渐向西倾斜。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诗人与一鹤栖于林间,但当鹤飞向云路时,他迷失了方向,只能遥望着它的身影。诗人在思念远方的人时,便在栏杆上吟诗。月光洒在松梢上,影子渐渐向西倾斜,仿佛是人在守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拟共林间一鹤栖,鹤飞云路望中迷。
相思吟倚阑干立,月上松梢影渐西。
注释:我打算和林中的这只鹤一起栖息,但当它飞过云路时,我便在望中迷失了方向。我在思念你时,便在栏杆上吟诗,月光照亮了松梢,影子渐渐向西倾斜。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诗人与一鹤栖于林间,但当鹤飞向云路时,他迷失了方向,只能遥望着它的身影。诗人在思念远方的人时,便在栏杆上吟诗。月光洒在松梢上,影子渐渐向西倾斜,仿佛是人在守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解析: 1. 慧远因陶令:这里提到“慧远”和“陶令”,指的是两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慧远是东晋时期的高僧,对佛教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陶令”则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士,以清正廉洁著称。此处可能是指慧远因为陶渊明(陶令)的高洁品格而心生敬意。 2. 高名著昔时:这句诗表达了慧远对于陶渊明在古代就已建立的高洁人格的赞誉。"高名"表示极高的声誉,"昔时"表示过去的时代,整体意思是说
注释: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 其一 昔年曾过此,犹记暮春时。 骢马重来日,隙驹三载期。 云闲经雨岫,花发向阳枝。 春草撩诗兴,分青入古池。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人回忆起过去曾经游览过这个地方,而且还记得那是在暮春时节。这句诗通过"昔年曾过此"和"犹记暮春时"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犹记"一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全诗如下: ```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 其四 问道浔阳郡,诸生候几时。 未穷残日兴,仍拟复来期。 霁景酣春意,红芳间绿枝。 山中春社过,飞燕乱差池。 注释: 1. 问道浔阳郡:指的是诗人在浔阳郡(今江西九江)向当地的官员或朋友询问问题。浔阳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境内。 2. 诸生:这里指学生、学子。古代的学子们聚集在一起学习
这首诗是诗人在庐山游览时的所作,其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以下是逐句释义: 青山如有待,不改昔年时。 重到宁非幸,佳游不负期。 乱云生石罅,一鸟啭花枝。 昨夜知经雨,幽庭水满池。 注释: - 青山如有待,不改昔年时:青山仿佛有灵性,它依然保持着往日的风貌,没有改变。 - 重到宁非幸,佳游不负期:再次来到这里,我感到非常幸运,因为我已经实现了我的计划
赏雪尝新酒,空庭夜色明。 偶因公事暇,聊适片时情。 紫塞烽犹警,黄河水未平。 迂疏无寸补,空有二毛生。 注释:在大雪中赏雪品尝新酿的美酒,空庭显得格外明亮。偶然因为公务的闲暇,我姑且借这片刻的闲暇,抒发一下情感。紫塞(指边塞)上的战火仍然在警备,黄河的水还没有完全平静。自己的见识和才能都十分平庸,没有能够对国家做出任何贡献,只有两鬓已经出现了白发。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大雪纷飞之时,饮酒赏雪之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夜中,品茗赏雪,畅谈世事,慷慨激昂地吟咏的情景。他看到天下苍生仍受冻馁之苦,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然而他也明白,自己虽身处朝廷,却无法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他的心也充满了悲愤。 首句“赏雪尝新酒”描写了诗人在雪夜里,欣赏着美景的同时,品尝着美酒的惬意。这里的“赏雪”,指的是诗人在雪景中感受到的自然之美,而“尝新酒”则是指他在品尝新酿的美酒时,感受到了生活的甜蜜。
【注释】赏雪:欣赏雪景。尝新酒:品尝新酿的美酒(喻新岁)。霜台:官署中的楼台,因台上积霜而名。散晚衙:散朝后的晚班。杯乾:饮酒尽。风劲:寒风刺骨。回春:使大地回春,即春天来临。讶:惊奇的意思。丰穰:丰收。污邪:指小人。 【赏析】这是一首咏雪的诗,诗人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初冬赏雪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首联“赏雪尝新酒,霜台散晚衙”,点题
【注释】 徙(zhu移)倚:徘徊。奇胜:美景。乾坤:天地,指宇宙。霁(jì)时:雨后天晴之时。林峦:指山峦树木。含喜色:充满喜悦之情。新梧:刚长成的梧桐树。碧玉:形容颜色碧绿如玉。幽亭:幽静的亭子。事:景物。瞰(kàn看):远望。清池:清澈的水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庐山东林寺观赏自然景色时有感而作,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其五”
【注释】 赏雪尝新酒,同寅喜盍簪:赏雪时品尝着新酿的酒,与同僚们一同欢饮。盍(hé,合):何;盍簪,指一起饮酒,即“盍饮”之意,古代的一种风俗。 跳珠初淅淅,飞絮渐毵毵(sǎn sǎn):“跳珠”形容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样子,“淅淅”“飘飘”都是描写雪花下落的声音和样子。“飞絮”指飘落的柳絮。“毵”是细长下垂的意思。 高论兼今古,清歌杂笑谈:高深的议论涉及古今中外,清越的歌声掺杂着欢乐的笑谈。
【注释】赏雪尝新酒,吟风集故人:赏赏雪花,尝尝新酒,吟吟风声,聚聚旧友。岁穷虽觉凛,道合亦如春:年尾虽然觉得寒冷,然而和志同道合的人相处却如同春天。霜鬓年华迈,云扃归梦频:头发已染上白霜,岁月在流逝,但仍然常常梦见自己回到故乡。明年复今夕,未卜更相亲:明年又是一个夜晚,我们能否再次相聚呢?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大雪纷飞的晚上,和朋友们欢聚一堂,喝酒赋诗,抒发感慨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注释】 题九仙观梅崖:在江西九江,相传李白曾游此。 奇崛石崚嶒(lénɡcēn):岩石险峻突兀。 千古:很久的年代。 结:结合。 知己:知心朋友。 双清:指庐山。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登临庐山九仙观梅崖,凭吊李白,感叹世态炎凉,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开头两句“老梅奇崛石崚嶒,千古风霜共结盟”,写景。“老梅”指梅花,因为梅花耐寒而不惧风雨,是坚贞之花;“奇崛”指山岩险峻奇特。“石崚嶒”指岩石高耸
【注释】匡庐:指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烟雨冥蒙:云雾弥漫,看不见山峦。翣(shà):扇。 【赏析】此诗作于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春,是一首抒写作者欲览庐山胜景而不得的感怀之作。诗一开头就说“我来欲览匡庐胜”,点明诗人此行的目的是游览匡庐胜景。但正当他来到庐山后,却遇上了阴雨绵绵,使他不能尽兴领略庐山的美景。接着诗人说“烟雨冥蒙在翣时”,这是实写,但更主要的是虚笔托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五老诸峰锁翠烟,瀑声依约听潺湲。 奇观又负平生望,欲诉山灵孰为传。 注释:瀑布的声音依稀可闻,仿佛在耳边响起。这里的“翠烟”指的是云雾缭绕的景象。我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看到这些美景。但是,我又怎么能向山灵诉说我的心意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匡庐山阴雨中游览的所见所感。首句以五老诸峰的青翠烟雾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次句则通过听到瀑布的潺湲声,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切感受。然而
注释:宦途奔波东奔西跑,青山旧路十年迷路。斜阳下停船在澄澈的潭水旁,准备与林间的一鹤共栖。 赏析:诗人以“宦辙驱驰”开头,描绘了自己仕途上的奔波劳碌。接着用“青山旧路十年迷”表达了对故乡和过去的怀念之情。最后,诗人以“拟共林间一鹤栖”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想要像那鹤一样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富有哲理意味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昔年曾忆此逢君” - 关键词:“昔年”表示过去的某个时间,“忆”表达回忆或思念,“此”代指当前的情境或对象。 - 译文:回想起过去,我曾在这里与你相遇,那时你载酒东篱,花儿盛开。 - 赏析:通过“昔年”和“曾”字的运用,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2. “花满东篱载酒频” - 关键词:“东篱”通常指诗人的住所或者种花的地方,“载酒”指携带美酒
素心长与碧山期,垂老无缘慰所思。 安得禅房分半榻,尘缨濯向竹间池。 注释翻译: 经常思念岭兰若和沈大参的韵律诗二首(其二) 我始终与碧山相约,如今垂老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怎样才能在佛门的禅房中分得一块榻位?让我洗去尘世的烦恼,再在竹丛间的池塘边濯净身心吧!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怀念沈大参而作。沈大参曾为诗人提供创作灵感,两人之间有深厚的友谊,所以此诗寄托了诗人对沈大参的深切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