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忝作词垣客,几度天门看元夕。
六鳌驾山海上来,立向龙楼千万尺。
一派韶音起半空,鸾凰扶辇骖飞龙。
宫扇初分仙仗列,天颜咫尺回重瞳。
流光数点金绳走,欻忽灯毬灿星斗。
一轮明月正当天,宝鉴流煇绝纤垢。
火树银花取次开,华采尡耀金银台。
罗帏匝地暖云合,沉檀爇鼎香风回。
光禄当筵进璚液,簪绂峨峨环列辟。
戎夷酋长杂蕃王,总沐恩光侍瑶席。
乐出梨园部队分,伶官稽首先敷陈。
清歌妙舞逞奇绝,繁弦脆管相缤纷。
黎庶嬉游溢城阙,快睹争先恣欢悦。
叹息生来未前闻,何幸升平身所阅。
吾皇圣德天与同,万国尽在钧陶中。
礼乐脩明百度举,垂衣端拱跻时雍。
五风十雨和气协,年登赋足民安业。
川后坤灵迭献祥,赫赫光华昭简牒。
乐民之乐古所希,皇仁遍覆无偏私。
这首诗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戊戌元夕》,全诗共80句,每一句都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平繁荣的深深祝福。
下面是逐句解读:
昔年忝作词垣客,几度天门看元夕。
“昔年”表示过去的时光,诗人曾经是词臣,经常参与宫中的宴会。“忝”,意为惭愧或不配,这里指的是诗人觉得自己的地位不高,不足以与皇帝相比。“看元夕”,即观看元宵节的庆祝活动。这里的“天门”是指皇宫的门,而“元夕”则是元宵节。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宫廷生活的向往。
六鳌驾山海上来,立向龙楼千万尺。
“六鳌”是一种神话中的神兽,象征着帝王之威。“驾山海”,意味着皇帝驾临于山海之间,威仪显赫。“龙楼”,指宫殿,这里特指皇帝所在的龙楼。“千万尺”,形容龙楼的高耸入云,如同直插云霄。这句诗描绘了皇帝的威仪和宫殿的宏伟壮丽。
一派韶音起半空,鸾凰扶辇骖飞龙。
“一派韶音”,意指美妙的音乐声如流水般流淌。“起半空”,形容音乐声从高处传来,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鸾凰扶辇”,指鸾凤等仙禽在皇帝的马车上飞翔,为皇帝服务。“骖飞龙”,则是指龙形的装饰物在马车上飞舞,增添了皇家的威严。这句诗通过音乐、仙禽和装饰物的描写,展现了节日庆典的热闹氛围和皇家的尊贵地位。
宫扇初分仙仗列,天颜咫尺回重瞳。
“宫扇”,指宫女手中的折扇,这里用作比喻,形容宫女们手持的扇子仿佛能划破夜空。“初分”,意为刚刚分开,这里指的是扇子被打开。“仙仗列”,指仙女们手持的道具排列整齐。“天颜咫尺”,意为皇帝的脸近在眼前,形容皇帝的面容清晰可辨。这里的“重瞳”是指传说中的黄帝拥有两个瞳孔,这里用来象征皇帝的智慧和英明。这句诗通过对宫廷内景的描绘,展现了皇帝的尊贵和威严。
流光数点金绳走,欻忽灯毬灿星斗。
“流光”,指光阴如流水般流逝。“金绳”,古代传说中天上有一根绳子,悬挂着星星。“数点”,形容星星点点,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天空。“欻忽”,意为突然,形容星星的光芒闪烁不定。“灯毬”,指灯笼,这里特指元宵节夜晚的花灯。“灿星斗”,形容花灯璀璨夺目,犹如繁星闪耀。这句诗通过对光影变化的描绘,营造出了节日夜晚的神秘感和浪漫氛围。
一轮明月正当天,宝鉴流煇绝纤垢。
“一轮明月”,即明亮的月亮,这里特指中秋节的圆月。“正当天”,意为月亮高悬于天空,照亮大地。“宝鉴”,指珍贵的镜子,这里特指皇帝御用的宝镜。“流煇”,意为光辉四射,形容月光洒满大地。“绝纤垢”,意为清澈透亮,没有任何污点。这句诗通过描绘明月和月光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火树银花取次开,华采尡耀金银台。
“火树银花”,形容烟花绽放的场景如同烈火燃烧,银色光芒闪烁。“取次开”,意为随意开放,没有固定的顺序。“华采尡耀”,意为华丽的光彩闪耀。“金银台”,指装饰豪华的宫殿台阶。这句诗通过对烟花绽放的景象进行描绘,展现了节日庆典的繁华与热闹。
罗帏匝地暖云合,沉檀爇鼎香风回。
“罗帏”,指精美的帷帐,这里指皇宫内的华丽帷幔。“匝地”,意为环绕着地面,形容帷幔覆盖的范围广阔。“暖云”,指云雾缭绕,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沉檀爇鼎香”,即点燃沉香和檀香的鼎炉,发出阵阵香气。“风回”,意为香气弥漫,仿佛随风飘荡。这句诗通过对帷幔、云雾和香气的描写,营造出了节日期间皇宫内的氛围。
光禄当筵进璚液,簪绂峨峨环列辟。
“光禄”,指光禄寺官员,这里特指负责宴席上的宾客。“当筵”,意为在宴席上就座,即在宴会上担任官职或身份。“进璚液”,即献上美酒或佳肴。“簪绂峨峨”,形容官员们佩戴着华丽的官帽和绶带。“环列辟”,意为围绕在一起,形成一种礼仪性的氛围。这句诗描述了官员们参与宴会的场景,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戎夷酋长杂蕃王,总沐恩光侍瑶席。
“戎夷”,指少数民族地区。“酋长”,指部落首领或酋长。“杂蕃王”,意指少数民族的国王也出席了宴会。“总沐恩光”,即享受着皇帝的恩泽和荣耀。“侍瑶席”,意为陪伴在皇帝旁边。这句诗表达了少数民族贵族与皇帝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对皇帝的尊敬之情。
乐出梨园部队分,伶官稽首先敷陈。
“乐出梨园”,即音乐从宫廷梨园中传出,这里指音乐表演开始。“部队分”,意为各种乐器的演奏队伍各自展开,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伶官”指宫廷里的乐师和演员们。“稽首”意为行礼致敬。“敷陈”,即陈述或展示。这句诗通过对音乐表演的描述,展现了宫廷音乐的魅力和表演者的技艺。
清歌妙舞逞奇绝,繁弦脆管相缤纷。
“清歌妙舞”,意指优美的歌声和舞蹈令人陶醉。“逞奇绝”意为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繁弦脆管”,形容乐曲中的琴瑟声丰富多彩且清脆悦耳。“相缤纷”,意为相互交织、相互映衬。这句诗描述了音乐表演的高潮部分,通过声音和色彩的描写,传达出了节日气氛的热烈和欢快。
黎庶嬉游溢城阙,快睹争先恣欢悦。
“黎庶”,指平民百姓。“嬉游”,意指快乐地游玩。“城阙”,指城市和城墙。“溢”,意为充满、溢出。“恣欢悦”,意为尽情地欢乐和高兴。这句诗表达了节日期间民众们的快乐和满足之情。
叹息生来未前闻,何幸升平身所阅。
“叹息”,意为感慨、感叹。“生来未前闻”,意指自己以前从未经历过如此盛大的节日庆典。“何幸升平”,意为庆幸生活在和平的时代。“身所阅”,即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句诗通过反思和感叹,表达了对国家和平繁荣时代的美好回忆和对皇帝统治的认可。
吾皇圣德天与同,万国尽在钧陶中。
“吾皇”,指皇帝。“圣德”,指皇帝的圣明德行。“天与同”,意为天地之间似乎也在赞同皇帝的统治。“钧陶”,指均衡和谐的状态。这里的“钧陶”也可以理解为皇帝对天下万国的治理方式。整句话赞美了皇帝的仁德和智慧,认为他的德行能够平衡各方,使天下万国和谐共处。
礼乐脩明百度举,垂衣端拱跻时雍。
“礼乐脩明”,意指礼乐制度得到完善和推崇。“百度举”,即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这里的“百度”指的是古代的各种典章制度。“垂衣端拱”,意为皇帝不事躬亲,而是以垂衣拱手的姿态治理国家。“跻时雍”,“跻”意为提升、上升的意思,“时雍”意为时代变得安宁和谐。这句诗描述了皇帝通过礼乐制度的完善和自身的谦逊,实现了国家的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
五风十雨和气协,年登赋足民安业。
“五风十雨”,意指自然界的风和雨恰到好处,带来丰收和安宁。“和气协”,意为和谐之气相互配合。这里的“和气”可以理解为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生,也可以理解为天地间的祥瑞之气。“年登赋足”,意指农业丰收、赋税充足。这反映了国家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的美好景象。
川后坤灵迭献祥,赫赫光华昭简牒。
“川后坤灵”,意指山川河流等自然力量的神灵保佑。这里的“坤”指的是大地、母亲之意,象征着大地的力量和养育之恩。“迭献祥”,意为连续不断地带来吉祥和好运。这句诗通过对自然力量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乐民之乐古所希,皇仁遍覆无偏私。
“乐民之乐”意指让民众享受幸福快乐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愿望。“古所希”,意为自古以来都很难实现。这里的“皇仁”意指皇帝的仁爱之心,而“遍覆无偏私”则强调皇帝仁爱的广泛性和公正性,没有偏爱和偏私的情况出现。这句诗通过对皇帝仁爱的赞扬,表达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期待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庆祝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元宵节而作的一首颂祝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