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崭乱石矗戈矛,狭束狂澜撼地浮。
疏凿尚存神禹迹,万年不共水东流。

【释义】

吕梁山上岩石峥嵘,山石矗立像利矛戈刀。

窄窄的河道狂涛冲击,仿佛要撼动大地浮出水面。

禹王疏浚河川凿石为路,留下千古神迹至今流传。

河水万年不息东流不息,与它相伴的还有那山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通过吕梁山上的奇观,表达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崭崭乱石矗戈矛”一句,描绘了吕梁山上奇峰耸立、石质坚硬、形态各异的景象。这些岩石犹如利刃一般挺立在天地之间,给人一种威武雄壮的感觉。诗人用“矗戈矛”这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形容这些岩石的形状,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兵器,展现出一种磅礴的力量。

“狭束狂澜撼地浮”一句,则描绘了河流在狭窄河道中汹涌澎湃、冲击河岸的惊险场面。这句中的“狭束”二字表明了河道的狭窄程度,而“狂澜”则形容了河水的汹涌波涛。诗人通过“震撼地浮”这个动词,将惊涛骇浪的力量传达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同时,这也暗示了古人在治理河道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疏凿尚存神禹迹”一句,则转向了对古代治水的伟业的赞扬。这里的“疏凿”指的是疏通河道的工作,而“神禹迹”则是指大禹治水留下的遗迹。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代治水的伟绩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他认为大禹当年治理洪水时的功绩如同神灵一般,值得后人铭记和传承。

“万年不共水东流”一句,则是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的体现。这里的“万年”二字表明了时间的漫长和永恒,而“不共流”则意味着水流永远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改变方向。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然界规律的尊重和顺应。他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发展,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它。

整首诗通过对吕梁山上的奇观和治水伟业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