晻暧繁阴覆绿苔,藤枝萝蔓共萦回。
自随博望仙槎后,诏许甘泉别殿栽。
的的紫房含雨润,疏疏翠幄向风开。
词臣消渴沾新酿,不羡金茎露一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一、首联:“晻暧繁阴覆绿苔,藤枝萝蔓共萦回。”

诗句释义: “晻暧繁阴”形容树木繁茂,遮天蔽日;“藤枝萝蔓”则指的是缠绕生长的藤蔓植物,这里特指葡萄藤。“共萦回”描绘了葡萄藤与绿苔之间缠绕交织的景象。

二、颔联:“自随博望仙槎后,诏许甘泉别殿栽。”

诗句释义: “博望仙槎”是指汉武帝时期派遣的使者张骞,他出使西域时曾乘槎船(即木筏)到达远方,这里的“仙槎”借指传说中的神奇之物。“诏许甘泉别殿栽”指的是皇帝的命令,允许在甘泉宫(位于今陕西周至)的别殿中种植。

三、颈联:“的紫房含雨润,疏疏翠幄向风开。”

诗句释义: “的紫房”指的是葡萄的紫色果实,“含雨润”形容葡萄在雨后的滋润中更加晶莹透亮。“疏疏翠幄向风开”则是说葡萄枝叶疏落,仿佛绿色的帷幔随风摇曳。

四、尾联:“词臣消渴沾新酿,不羡金茎露一杯。”

诗句释义: “词臣”通常指的是文人墨客,这里泛指那些喜爱饮酒的人。“消渴”指口渴,用来形容文人因酒而感到的一种愉悦状态。“新酿”指的是刚刚酿造出的美酒。“金茎露一杯”出自《西洲曲》,其中“金茎”指的是汉武帝宫殿中的铜柱,“露”则可能指的是甘露或露水。这里比喻美酒如同珍贵的甘露,足以解渴。

赏析:

这首诗以葡萄为题,描绘了葡萄藤蔓的美丽景象,并通过葡萄的生长环境、果实特点以及文人对酒的喜爱,展现了葡萄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文人雅兴的生活情趣。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如“仙槎”、“甘泉”,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深度。同时,通过描绘葡萄的形态和生长环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