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烟望不断,幽径一何深。
未尽寰中赏,其如尘外心。
浮云千树色,残日半山阴。
渐与祇林远,犹闻清梵音。

注释:

暮烟望不断,幽径一何深。

未尽寰中赏,其如尘外心。

浮云千树色,残日半山阴。

渐与祇林远,犹闻清梵音。

赏析:

这是一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游摩诃庵南园的情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的超脱。

首句“暮烟望不断”,描绘了诗人傍晚站在高处眺望的景象。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山峦之上,形成一片美丽的画面。然而,这种美景并不能让人感到满足,因为远处的烟雾似乎无穷无尽。这里的“望不断”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景色的向往,也暗示了内心的迷茫和无奈。

次句“幽径一何深”,则是诗人对这深深幽径的感受。这里的“幽径”象征着人生的曲折和艰难,而“一何深”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困境的无奈和感慨。诗人通过描绘幽径的深度,暗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挣扎和困惑。

“浮云千树色,残日半山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眼前的美景。在这片美丽的景色之中,有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它们被浮云环绕着,仿佛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而当太阳即将落下时,半山腰的阳光被遮挡起来,形成了一种朦胧的美。这里的“浮云千树色”和“残日半山阴”分别描绘了天空和山峦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渐与祇林远,犹闻清梵音。”这句诗则描述了诗人逐渐远离喧嚣世界,进入寂静之地的过程。在这片宁静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里的“祇林”指的是寺院,而“清梵音”则代表着佛门的清净之声。诗人通过描绘这一过程,表达了自己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描绘夜晚漫步于幽径、眺望天际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景色的向往和对人生困境的无奈。而在进入寺院后的静谧环境中,诗人则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感悟,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