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节春明二月莺,画船花柳正初晴。
承恩已达如纶命,报国常怀补衮情。
一曲尊前人再别,片帆江上月同行。
欲知后日相逢处,联骑天街听漏声。
【注释】
华补庵先生:即刘华。奉使归朝:奉命出使外国。
玉节:指朝廷的符节,皇帝所持的符信。春明门:在京城东面,是皇宫的正门。莺:黄莺。初晴:刚晴不久。承恩:受到皇上的宠幸或恩泽。如纶命:如同得到皇帝的命令。补衮情:修补天子衣服的礼仪,比喻为皇帝分忧,匡正时政。曲:酒宴。尊前:指酒席上。人再别:第二次分别。片帆:小舟。江上:江边。月同行:月光与船相伴而行。联骑天街听漏声:骑马在京城大街上听到更鼓的声音。联骑,两匹马并驾齐驱。天街,京城里的主要街道。漏声,古代计时用的铜壶滴漏发出的声音。
【赏析】
此诗写送别友人刘华,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厚意,同时寄寓着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清新。
首联“玉节春明二月莺,画船花柳正初晴。”开篇点题,以玉节、春天、二月、莺声等意象渲染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色图。接着用“画船”、“花柳”等景物勾画出一幅宁静美丽的江景画卷。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开的惋惜之情,又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颔联“承恩已达如纶命,报国常怀补衮情。”承接首联,诗人以“承恩”、“报国”等关键词语表达了自己为国家效力的意愿和决心。诗人希望像皇帝一样受到宠信,为国家分忧,匡正时政。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品质,又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关怀。
颈联“一曲尊前人再别,片帆江上月同行。”这两句以“一曲”、“片帆”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诗人借饮酒之际与友人再次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诗人通过描绘江水、月亮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凄美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尾联“欲知后日相逢处,联骑天街听漏声。”尾联以“后日”二字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将来重逢的期待和祝愿。诗人希望通过聆听天街上的更鼓声,来寻找与友人重逢的机会。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又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优美清新,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