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斯盛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赏析。解答此题,需要考生熟悉全诗内容,理解全诗大意,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手法及情感。 “风静绿生烟,烟中荡小船”,这两句写诗人在太湖采莼时,微风吹来,湖上波纹荡漾,水面上的烟雾缭绕,小船在其中飘浮。“风”是自然景物,“静”“绿”写出了风轻云淡,水天一色之景,“荡”是动词,写出了船儿随水波起伏的样子,“烟”写出了水气蒙蒙之景,“中”字写出了小船在湖中的位置。
刘虚受园中 刘虚受(刘因)在园中的居所,宛如在野外。 古木参天,却不知是哪一种。 入夜时分,有云气笼罩四周,突然之间,雨点落下的声音传来。 堆叠山石是为了筑阁,置放床榻与鸟儿的巢穴平齐。 新叶绿得如同水一样,使人不由自主地陷入幽深的思绪之中。 译文: 刘虚受在园中的住所,仿佛置身于野外。 古树参天,却不知道是什么树种。 夜幕降临时,云雾缭绕,突然听到雨声。 为了筑阁而堆叠山石
【注释】 泛泖:泛舟于泖湖。泖,湖名。棹歌:船夫唱的行船歌曲。 抱云出:耸立着像抱着白云一样的高塔。 孤花:指一朵独自开放在岸边的荷花。 石痕:石头上的痕迹。潮落:水退。远:远去。 烟际:云雾中。 万顷:一片广阔无边的水面。沈沈:深沉沉的样子。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了作者乘船游湖的所见所感。 首句“偶然乘兴往”,点明泛湖是因兴致而偶然之举。第二句“不待棹歌催”,则表明作者自告奋勇,主动请缨
译文: 春天温暖时,水底的冰开始融化,露出了嫩芽。秋天来临,这种味道变得更加清新。水中有花,仿佛是开水下种;湖面上有叶,就像贴着湖面生长。野客们分享着云朵上的种子,山中厨房带着露水的烹饪方法。橘子和橙子在霜白之后,对酒又有何情? 注释: 1. 春暖冰芽茁:春天温暖时,水底的冰开始融化,露出了嫩芽。 2. 秋深味更清:秋天来临,这种味道变得更加清新。 3. 有花开水底:水中有花,仿佛是开水下种。
诗句释义与赏析 寒食节登莫釐峰望缥缈峰 - 解释: 寒食节,又称为禁火节或冷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不生火,只吃冷食。此诗中提及的“寒食日登莫釐峰”意味着在寒食节这一天登上了莫釐山(今浙江省德清县的一个地名),表达了作者在特定时节进行登山活动的情景。 去年风雨节,闭户春江冷 - 解释: 这句诗描述了去年(可能是指前一年)在寒食节时,经历了风雨交加的天气
过天竺山房 群峰回古寺,十里昼阴阴。 凿石通花栈,疏泉过竹林。 客移残日影,僧定白云心。 风外樵歌断,鸟啼烟树深。 注释: 1. 群峰回古寺:群峰环绕着古老的寺庙。 2. 十里昼阴阴:阳光被群山遮挡,只有短短的十里路程才显得有些光明。 3. 凿石通花栈:用石头凿成的栈道通向花朵盛开的地方。 4. 疏泉过竹林:泉水从稀疏的竹林中流淌过。 5. 客移残日影:客人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 6.
【赏析】此诗作于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作者与友人陆清臣同游其别业,见其水田新筑,四窗俱受藕花风,于是有感而作。全诗以清新的笔调描写了田园风光,表现了一种闲适、恬淡的情致。 【注释】①过陆清臣:路过陆清臣的别墅。②水田:指种菱种藕的水塘。③兼:同时。④一方:一片地方。⑤藤为杖:用藤条做拐棍。⑥竹为榻:用竹子做床。⑦起看青山卧看月:早上起床观看山景,晚上躺卧观月。⑧不闭关:不关门,即敞开心扉
【注释】 1. 古木:指垂柳。欹(yī)桥畔:倾斜在桥边的岸边。根虚:树根已空,无水可供系船。2. 半村斜带日:半山腰的村庄正沐浴着夕阳。斜:倾斜。3. 荒岸欲生烟:荒凉的河岸上好像有炊烟升起。4. 渔舍潜深柳:渔船停泊在深深的柳荫下。潜:隐藏,这里指停泊。5. 牛衣遍野田:耕牛披着蓑衣在田间劳作。6. 溪风入夜,渡口一灯悬:溪边寒风吹拂着夜晚,渡口一盏灯火闪烁。7. 赏析》
【注释】 白石山:在浙江省桐庐县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陈眉公:陈洪绶,号青藤老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代著名画家。此诗是他游白石山时所写。 【译文】 前林景色已经非常美丽了,忽然间又转到水云湾,只见一片野竹掩映着深深的小径,高高的斋阁矗立在半山上。 荇丝迎棹纷乱,花气袭人,悠闲自得。到岸后听见人说,东篱还关闭着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七律诗。诗人在游赏白石山过程中,从林中到水边
燕子矶 江上危矶高百尺,孤亭下瞰鼋鼍宅。 一带新沙秋剪青,浪翻千朵莲花白。 风帆如鸟没云痕,野僧犹踞临流石。 注释: 1. 燕子矶: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燕子矶街道燕子矶公园内。因矶顶形如燕尾而命名。2019年12月28日,燕子矶入选“长江文化·最美河段”。 2. 危矶:高耸入云的险峻的岩石。 3. 孤亭:指燕子矶上的亭子,供人观赏风景。 4. 鼋(yuán)鼍(tuó):两种水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