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居如在野,古木不知名。
入暮有云气,霎时来雨声。
垒山因阁起,置榻与巢平。
新叶绿于水,逼人幽思生。

刘虚受园中

刘虚受(刘因)在园中的居所,宛如在野外。

古木参天,却不知是哪一种。

入夜时分,有云气笼罩四周,突然之间,雨点落下的声音传来。

堆叠山石是为了筑阁,置放床榻与鸟儿的巢穴平齐。

新叶绿得如同水一样,使人不由自主地陷入幽深的思绪之中。

译文:
刘虚受在园中的住所,仿佛置身于野外。
古树参天,却不知道是什么树种。
夜幕降临时,云雾缭绕,突然听到雨声。
为了筑阁而堆叠山石,将床榻放置得与鸟儿的巢平齐。
新叶翠绿如玉,让人忍不住沉浸在这幽静的思考之中。

注释:
刘虚受(刘因):即刘因,宋末元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字梦嘉,号潜丘道人,故里为潜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观泽镇)。
城居:指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所。
野:原指郊外的田园地带,这里比喻自然的、未经人工修饰的环境。
古木不知名:指园中的树木高大挺拔,但具体的种类却无法辨识。
入暮:傍晚时分,天色渐暗。
云气:指云彩。
霎时:瞬间,片刻之间。
来:出现的意思。
霎时来雨声:形容雨点突然落下的声音。
垒山:指堆砌起来的山峦。
阁:楼阁,建筑的一种形式。
置榻与巢平:指床榻摆放的位置与鸟巢平齐,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逼:靠近,接近。
幽思生:深深地陷入思考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刘虚受在园中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思。首句以“城居如在野”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城市生活的厌倦,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态。接着,诗人通过对古树的描述引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感叹自己身处其中却难以辨识其种类。最后两句则转向对夜晚景象的描绘,通过云雾、雨声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