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干铜柯耸碧霄,凌霜傲雪过前朝。
生来不是墙头柳,耻向东风舞细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枯木抒怀。诗人借“铁干”、“铜柯”形容枯木坚硬、刚强,借“凌霜傲雪”赞美枯木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品格。“生来不是墙头柳”,是说这枯木生长在高高的山崖之上,不是低矮处生长的柳树。柳树多生于水边和近水之处,故称“墙头柳”。这里诗人用一“耻”字,表明诗人鄙视这种柔弱、娇媚的性格。最后两句,诗人以柳条舞腰比拟枯木的枝条,形象地写出了枯木的枝干苍劲有力,有骨有棱,而不像柳条那样的柔媚、纤弱。
首句写枯木的形貌,用“铁干铜柯”来形容它的坚贞不屈;次句写它傲视寒霜冰雪,直指“前朝”。第三句是说它生长得高远,不是低处的“墙头柳”;末句则点明它的傲岸性格,决不向东风(春风)低头,不会学柳条那样轻飘飘地随风起舞。全诗通过咏物,表达了诗人对坚强、正直品格的崇尚。
此诗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诗人将枯木与柳树作比较。柳树生长低洼之地,常被人攀折;而枯木却长在高山之巅,无人攀折,因此被人们称为“古木”。但诗人却认为枯木不如柳树。这是因为诗人认为柳树虽然生长低洼,但它没有坚韧的骨骼,不能经受风霜的侵袭;而枯木虽生长在高山,但它有坚韧的骨骼,能经受住风雨的袭击。所以,尽管枯木生长在高山之巅,却并不比柳树逊色。
这首诗的构思精巧别致。诗人将枯木和柳树相比较,从而表现了自己对枯木的崇敬之情。同时,诗人又运用了拟人手法,使枯木具有了人的品性,更加显得生动形象,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