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拔地迥,空洞得尘罕。
路萦欹石细,池逗寒泉满。
斜日半山明,微风落花缓。
客来僧未归,苔痕鹿蹄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唐朝诗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因投诗求仕而不得,遂发意不涉仕途。其诗多写荒凉冷寂之景,清奇僻涩之境,后人称之为“郊寒岛瘦”。他的诗作以五言律诗为主,也擅长七言绝句,语言简洁凝练,构思缜密精巧,形象优美动人。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悬崖拔地迥,空洞得尘罕。
路萦欹石细,池逗寒泉满。斜日半山明,微风落花缓。客来僧未归,苔痕鹿蹄践。
注释:悬崖陡峭高耸,直达高空;空洞幽深,很少有人经过。小路曲折蜿蜒,沿着倾斜的石头延伸;泉水清澈透明,填满了池塘。斜阳照耀着半山的景色,微风吹拂着飘落的花瓣;游客来到寺庙,但和尚还没回来;苔藓覆盖在地面上,像是鹿蹄印的痕迹。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相结合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南岩寺周围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诗中的语言简洁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悬崖、洞穴、山路、泉水、斜阳、落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的“客来僧未归”等词语也暗示了诗人对寺庙僧人的思念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