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发棹见春还,著尽寒裘忆夏纨。
儿女在家频记念,计程应说到长安。
【注释】
- 棹:船桨。
- 寒裘:穿得很厚的皮衣。夏纨:夏天的丝衣。纨,丝织品。
- 计程:计算行程。长安:今陕西西安。
- 频记念:频繁地想念。
-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思亲的诗。前两句写春天来临时,乘舟出发去看望故乡亲人,看到春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可是一想到要离开家乡了,就又感到难过,于是在寒天里穿了厚衣,思念起夏季穿的薄纱丝衣。后两句写儿女在家频频惦念父亲,希望父亲早日回到家乡,自己好早日见到父亲。
春来发棹见春还,著尽寒裘忆夏纨。
儿女在家频记念,计程应说到长安。
【注释】
诗的逐句释义: 第1句 - 注释: 寂寞谁相问,表示诗人感到孤独。 - 译文: 没有人来询问我,显得我格外寂寞。 第2句 - 注释: 招寻独有君,表示诗人独自寻找朋友。 - 译文: 只有你来了,我才会感到快乐。 第3句 - 注释: 深林开一道,描述树林深处有一条小路。 - 译文: 深林中开辟出一条小道,引导我们前行。 第4句 - 注释: 远雁入寒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集灵台阙题》,下面是对每一联诗句的解释: 第一联:“荒山秋日午,望古怀清芬。” - 荒山:形容荒凉的山。 - 秋日午:指的是秋天的中午时分,通常这个时间太阳较为强烈,也代表着一天中的黄金时刻。 - 清芬:指芳香、清香。这里用来形容古代贤人的高风亮节,如梅花一般清雅脱俗。 第二联:“与物本无患,空歌迥易分。” - 与物本无患:意即和万物相比,人世间没有太多的烦恼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赏析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1) “溪上路傍路,郭西关外关”意思是说在城西的一条溪流边上沿着路走,城外的关卡就在郭门之外。此句为写景,写出了作者当时出城的地点是城西的一条溪流边上沿着路走,城外的关卡就在郭门之外。表达了出城时的欣喜之情。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出城时的所见所感。 (2) “村村多绿树,处处是青山”意思是说村庄之间到处都有茂盛的树木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至斋居和答太常盛程斋少常胡九峰时所作。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郭外千峰列画屏,卷帘相对坐虚庭。 注释:门外远处的山峰像一幅幅屏风排列开来,我卷起窗帘对着空荡荡的庭院坐着。 赏析:首句以“千峰”开篇,展现了诗人眼前的景象,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宽广和豪迈。 冻痕尚觉孤梅瘦,秋色犹馀万竹青。 注释:寒枝上还残留着被冻伤的痕迹
【注释】 《田园乐·其三》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三首,写的是农家的恬静生活。“种树郊原雨足”,说的是在郊外原野里新栽的树苗经过春雨的滋润而长得绿油油的;“看禾村坞田斜”,则是在村落的田边看到一片片庄稼长得歪歪扭扭,好像随时都要倒下的样子。这两句诗写出了春天农村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几处舟横野渡,一声犬吠山家。”意思是说:在几个小渔村里,小船停在渡口,不时传来狗叫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唐朝诗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因投诗求仕而不得,遂发意不涉仕途。其诗多写荒凉冷寂之景,清奇僻涩之境,后人称之为“郊寒岛瘦”。他的诗作以五言律诗为主,也擅长七言绝句,语言简洁凝练,构思缜密精巧,形象优美动人。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悬崖拔地迥,空洞得尘罕。 路萦欹石细,池逗寒泉满。斜日半山明
【注释】 1. 掀髯:形容人发怒时的样子。 2. 雌伏:指隐居,不问外事。 3. 彭祖术:传说中彭祖能够活到八百岁,故称长寿。 4. 惠州饭好:苏轼在惠州时,曾得到当地百姓赠送的美食。 5. 会计官:掌管财政税收的官职。 6. 地少逢迎:指没有地方讨好别人。 7. 风流:这里指才华横溢。 8. 清绝:指清高脱俗,不同于世俗。 【赏析】 此诗首联点明了赠言的目的,是劝慰友人不要隐居,不要自怨自艾
注释:亭阁和楼榭旧时多依傍园中的竹子,喧闹的都市自然与这里隔绝。百亩平坦的草地是野外放牧之地,一条溪流中水声潺潺,仿佛有人家在舂米。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所居环境之优美。“亭榭旧依”,点明诗人居处之高敞;“园竹”,点明其周围之佳景。“炎嚣自隔林松”,则写出了诗人居处远离尘嚣,宁静宜人的特点。 第三四句写田园生活。“百亩平芜野牧”,描绘出一片广阔的田野,可以放牧牛羊;“一溪深水村舂”
【注释】 1. 棹:船桨。 2. 寒裘:穿得很厚的皮衣。夏纨:夏天的丝衣。纨,丝织品。 3. 计程:计算行程。长安:今陕西西安。 4. 频记念:频繁地想念。 5.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思亲的诗。前两句写春天来临时,乘舟出发去看望故乡亲人,看到春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可是一想到要离开家乡了,就又感到难过,于是在寒天里穿了厚衣,思念起夏季穿的薄纱丝衣。后两句写儿女在家频频惦念父亲,希望父亲早日回到家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唐朝诗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因投诗求仕而不得,遂发意不涉仕途。其诗多写荒凉冷寂之景,清奇僻涩之境,后人称之为“郊寒岛瘦”。他的诗作以五言律诗为主,也擅长七言绝句,语言简洁凝练,构思缜密精巧,形象优美动人。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悬崖拔地迥,空洞得尘罕。 路萦欹石细,池逗寒泉满。斜日半山明
【注释】 《田园乐·其三》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三首,写的是农家的恬静生活。“种树郊原雨足”,说的是在郊外原野里新栽的树苗经过春雨的滋润而长得绿油油的;“看禾村坞田斜”,则是在村落的田边看到一片片庄稼长得歪歪扭扭,好像随时都要倒下的样子。这两句诗写出了春天农村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几处舟横野渡,一声犬吠山家。”意思是说:在几个小渔村里,小船停在渡口,不时传来狗叫声
注释:亭阁和楼榭旧时多依傍园中的竹子,喧闹的都市自然与这里隔绝。百亩平坦的草地是野外放牧之地,一条溪流中水声潺潺,仿佛有人家在舂米。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所居环境之优美。“亭榭旧依”,点明诗人居处之高敞;“园竹”,点明其周围之佳景。“炎嚣自隔林松”,则写出了诗人居处远离尘嚣,宁静宜人的特点。 第三四句写田园生活。“百亩平芜野牧”,描绘出一片广阔的田野,可以放牧牛羊;“一溪深水村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赏析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1) “溪上路傍路,郭西关外关”意思是说在城西的一条溪流边上沿着路走,城外的关卡就在郭门之外。此句为写景,写出了作者当时出城的地点是城西的一条溪流边上沿着路走,城外的关卡就在郭门之外。表达了出城时的欣喜之情。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出城时的所见所感。 (2) “村村多绿树,处处是青山”意思是说村庄之间到处都有茂盛的树木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至斋居和答太常盛程斋少常胡九峰时所作。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郭外千峰列画屏,卷帘相对坐虚庭。 注释:门外远处的山峰像一幅幅屏风排列开来,我卷起窗帘对着空荡荡的庭院坐着。 赏析:首句以“千峰”开篇,展现了诗人眼前的景象,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宽广和豪迈。 冻痕尚觉孤梅瘦,秋色犹馀万竹青。 注释:寒枝上还残留着被冻伤的痕迹
【注释】 1. 掀髯:形容人发怒时的样子。 2. 雌伏:指隐居,不问外事。 3. 彭祖术:传说中彭祖能够活到八百岁,故称长寿。 4. 惠州饭好:苏轼在惠州时,曾得到当地百姓赠送的美食。 5. 会计官:掌管财政税收的官职。 6. 地少逢迎:指没有地方讨好别人。 7. 风流:这里指才华横溢。 8. 清绝:指清高脱俗,不同于世俗。 【赏析】 此诗首联点明了赠言的目的,是劝慰友人不要隐居,不要自怨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