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坊里集群贤,文采风流似乐天。
社里衣冠推我老,尊前诗酒让谁先。
当时已定八翁会,今日重开九老筵。
景仰香山旧人物,千年盛事欲同传。
【注释】
宏治癸丑 :弘治元年。
止有八翁:只有八个老人。
次年:第二年。第二会:第二次聚会。予:我。邀方伯李公:邀请方伯级别的官员李公。方伯,古官名,为郡太守的副职,相当于后来的地方军政长官。
共成九老:成为九位老人。
喜而有作:非常高兴而写下这首诗。
时年七十有一:当时的年纪已经七十多岁了。
里仁坊:位于今北京西城西四北大街东侧,是明代文人聚集之地。“群贤”即指这里。
文采风流:风采、才华。
推我老:推举我为老人。
尊前:酒席之前。
定:定下。
千年盛事:千百年来的盛大事件。
景仰:敬仰。
香山旧人物:香山(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故人。
传:流传。
【赏析】
这是一首题于《九老图》上的诗作。《九老图》,是一幅描绘宋代九位高官显贵在春日郊游赏花的画卷,作者不详。《九老图》中的人物都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和政治家,其中最有名的是苏轼(东坡)、苏辙、黄庭坚(山谷道人)、米芾(无砚)、蔡襄等四人,另外还有欧阳修(欧公)和范仲淹(范文正),共九人。
此诗写自己与这九位名人的聚会,感慨时光流逝,自己已垂暮之年,但友人仍相招入社,共成九老。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首联:“宏治癸丑 岁初会饮,止有八翁”,意思是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我在京城初次与这九位名士相聚,当时只有八位长者。“癸丑”即弘治元年,“岁初”是一年之初,“会饮”是聚会饮酒。“止有八翁”表明这次聚会只有八位老人参加。“八翁”指的是这九位名士中的八位。
颔联:“次年第二会予邀方伯李公入社,共成九老。”意思是第二年我们又有一次聚会,我邀请了李方伯来参加我们的聚会,我们终于成为了九位老人。“次年”即第二年,“第二会”是又一次聚会,“予”是我,“方伯”是对高级官员的称呼,这里指李方伯。“九老”即指这九位名士中的九位。李方伯也来了,我们又成为了九位老人。
颈联:“喜而有作,时年七十有一。”意思是高兴而写这首诗,那时我已经七十多岁了。“喜而有作”表示很高兴而写诗。“时年七十有一”意思是那时我已经七十多岁了。
尾联:“里仁坊里集群贤,文采风流似乐天。”意思是里仁坊里聚集了许多贤能之人,他们的风采才华就像白居易一样。“里仁坊”是北宋时期文人雅集之地,“集群贤”就是聚集了很多贤能之人。“文采风流”形容他们才华横溢。“乐天”是白居易的字,这里指白居易。白居易以诗歌著称,他的诗语言通俗流畅,通俗易懂,因此人们称他为“诗王”。
末联:“社里衣冠推我老,尊前诗酒让谁先。”意思是在社里大家推举我为最老的人,在酒席前我让谁先喝酒呢?“社里”指在聚会中,“衣冠”是指穿戴整齐的服饰,“推我老”是说大家都认为我是年龄最大的。“尊前”是指酒席前,“让谁先”是说酒宴上应该让谁先喝呢?
这首诗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以及文人之间的交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