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玕千亩拂云齐,日影参差乱渭溪。
但恐玉箫风过弄,夜来惊散凤凰栖。

【注释】

修竹:高大挺拔的竹林。

琅玕(láng huán):指玉,这里泛指美玉。

千亩:一千亩地。

云齐:如云般整齐。

日影参差:太阳的影子参差不齐。

乱渭溪:扰乱了渭水两岸的景色。

但:只,只担心。

恐玉箫:怕玉箫声。

风过弄:风吹过时发出声音。

夜来惊:夜晚里惊动。

凤凰栖:凤凰栖息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写竹林之盛,次联写竹林之幽,尾联写竹子之孤高自傲、不慕世俗,全诗以景衬物,以物喻志。

“修竹”二句,写竹林茂密,遮天蔽日,阳光只能射下斑斑点点的光点。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景,生动传神,形象鲜明。“日影参差”,是说阳光斜照在竹林之中,形成一片片光影交错的景象,使画面显得格外优美。“乱渭溪”,是说阳光穿过竹林,洒落在渭水之畔,使得渭水两岸的景色变得模糊起来。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阳光与渭水相映成趣,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但恐”三句,写诗人对竹子的赞美之情。诗人担心风吹过竹林时,会发出悦耳的声音,而夜晚里又会惊走栖息在竹林中的凤凰。诗人以玉箫为比,表达了他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他欣赏竹子的高雅气质,认为它能够与玉一样清白,与凤凰一样高贵。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赞美之情和对它高洁品质的钦佩。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美感。同时,诗人还通过描写阳光与渭水、风与竹子之间的相互映衬,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