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郢树照南洲,江汉淊淊天际流。
神女不来云雨暮,骚人一去蕙兰秋。
【注释】
荆山:山名,在今湖北江陵县北。郢树:古地名,在今河南固始。南洲:指长江中游的沙洲。淊淊:水波动荡的样子。云雨:比喻男女爱情的欢娱。骚人:诗人。蕙兰:香草,比喻贤才。
【译文】
荆山之树映照于南洲,江汉的水波滚滚向东流。
神女的离去使云雨不再,骚人的离去使蕙兰不再繁茂。
【赏析一】
首句“荆山”,即荆州之山,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荆山有树木茂盛、风景秀丽的特点。这里以荆山作比,说明所写之地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次句“郢树”,指郢州,即楚都纪南城(今湖北江陵)。郢树,即指郢州之树,其枝叶扶疏,浓荫覆盖,故称。这里用郢树来描绘荆山之美,以美荆山而兼美郢树。三句写江水流长。江汉浩渺,奔流不息。这两句是说,荆山之树和郢树,虽然枝繁叶茂,但是没有神女来此与诗人相会,因而也无云雨交会之欢,只能看到江水的滔滔东流。
四句写神女不来,导致骚人远逝,蕙兰不荣。这两句是说,既然江边没有神女来相会,那么,诗人也只好离开此地,去寻求新的知音,去寻找新的风景,去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了。“神女不来”与“骚人不至”相呼应;“一去”“不复返”,则写出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依恋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荆山、郢树、江汉等景物,以及神女、骚人等人物的活动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全诗意境开阔,语言明快,感情真挚,是一首抒情小赋。
【赏析二】
《汉江歌》是南朝宋武帝时所作,当时宋武帝刘裕平定关东后,曾自建康(今南京)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这首诗是他在迁都前写的一篇抒情小赋,表达了他迁都彭城的欣喜心情。
诗中“荆山”、“郢树”两处,都是暗用楚国典故。荆山为战国时楚国境内的一座名山,山上多奇花异木,风景秀美,屈原《离骚》中有“余不忍为此态也”之句,即指此意。郢树是楚王宫苑中的名树,相传屈原曾在郢都(今湖北江陵)投江自尽。这两处既暗示出作者要离开旧居、迁都新邑的用意,又渲染出一种凄婉哀伤的气氛。“江汉淊淊天际流”一句,是说江汉水浩浩荡荡地向东流去。这句诗既写出了江汉水势浩大、气势磅礴,又表现了作者面对茫茫江水而产生的怅惘心情。“神女不来云雨暮”一句,是说因为神女不来而有云雨,这是诗人的想象,实际上并无其事。这句诗既写出了江水无情、不能给诗人带来欢乐,也表现了诗人的孤寂无聊。“骚人一去蕙兰秋”一句,是说由于神女不来而使得骚人远行,从而使得蕙兰凋谢。这句诗既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也表现了作者的伤感和惆怅。
这首诗语言简练流畅,情真意切。它既表达了作者对新居的欣悦之情,也流露出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