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亲曷有我,有我能无亲。
我当供我职,我情莫我申。
父生母鞠畜,长育我拊循。
出入又腹我,反复顾我勤。
亲恩有如此,罔极同苍旻。
儿心若寸草,胡能报阳春。
七闽去六诏,不翅越与秦。
母发镜中雪,父骨山下坟。
祭扫旷岁时,定省缺晨昏。
瞻望悲行役,何怙哀鲜民。
上山山有颠,涉水水有津。
悠悠百年内,孝子难具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析与译文:
匪亲曷有我,有我能无亲。
“匪亲曷有我”:如果不是亲人怎么会有我?
“有我能无亲”:有了我(指子女),就不会有亲人。
“我当供我职”,我应当尽我的职责。
“我情莫我申”,我的感情没有向别人表达的机会。
“父生母鞠畜”,父亲和母亲养育了我。
“长育我拊循”,长期抚养并教导我。
“出入又腹我”,我被带出去和带回来时都照顾我。
“反复顾我勤”,反复地关心我。
“亲恩有如此”,父母的恩情如此深重。
“罔极同苍旻”,父母恩情无边,如同天空一样高远。
“儿心若寸草”,子女的心就像小草一样微不足道。
“胡能报阳春”,我怎么能够报答春天般的温暖呢?
七闽去六诏,不翅越与秦。
“七闽去六诏”:从福建到云南(六诏),路程之远相当于跨越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不翅越与秦”:不仅仅是跨越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还可以看作是跨越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还可能包括长江流域。
母发镜中雪,父骨山下坟。
“母发镜中雪”:母亲的发丝如同镜中的白雪一样洁白。
“父骨山下坟”:父亲的尸骨埋藏在山下的坟墓之中。
祭扫旷岁时,定省缺晨昏。
“祭扫”:祭祀扫墓。
“定省”:早晚问候。
“缺晨昏”:缺少早晨和黄昏时分的陪伴。
瞻望悲行役,何怙哀鲜民。
“瞻望”:遥望。
“悲行役”:因远行而感到悲伤。
“何怙哀鲜民”:为什么还要怜悯那些可怜的百姓。
上山山有颠,涉水水有津。
“上山山有颠”:登上山峰,山顶上还有陡峭之处。
“涉水水有津”:渡过河水,河水中有浅滩可以行走。
悠悠百年内,孝子难具陈。
“悠悠百年内”:在漫长的一百年时间内。
“孝子难具陈”:孝顺的儿子很难全部表述清楚。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亲情的深切感受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自己漂泊在外的无奈和辛酸。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李白抒情诗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