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林独与白云期,一任轻风拂面吹。
细数落花因坐久,起来幽思有谁知。

【注释】

空林:空旷的树林。期:约定,期许。一任:任凭,不管。因:于是。坐久:久坐。幽思:深远的思考。有谁:还有谁呢?

【赏析】

即天宝十一年(752年)。《全唐诗》中此诗题下注云:“时在东都。”又云:“乙酉,在洛阳也。”“瀛东”,即洛阳,当时是东都。“别业”,别墅,指诗人所居住的私家园林。“杂兴”,即杂言诗,指随兴成咏的诗篇。《旧唐书·李邕传》:“邕少工文,喜为古风。每属文,必穷其理源,兼明百家之言,善辨服妖、重晕之术。故其文章辞义渊博,不可穷竭。”这里指《集古九首》。“集古”是取意于王僧孺《侍宴应令集古今之典》诗。“集古九首”共十首,都是写古物或古事的,这里选的是第六首。“九首”中的第二首是“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第三首是“西施越艳吴王忧,绿草萋萋埋白骨”。第四首是“胡马饮河冰,惊沙入汉关”。第五首是“金谷园中人,年年恨离别”。第六首是“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第七首是“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第八首是“玉树不知数,流水常相忘”。第九首是“春草满青青,秋水复荧荧”。这首诗写的是在洛阳的一个别墅里闲居无事时的所感所思。开头二句写诗人独自在空荡荡的庭院里与白云为伴,任凭轻风吹拂,悠然自得。“独与”、“任凭”两个词语,写出了诗人那种超脱尘世、不慕荣利的心态。“空林”两句是说,自己一个人在这空旷的庭院里,与白云结伴,任凭清风拂面吹来。这是多么惬意啊!然而,诗人并没有陶醉其中,而是接着想到,自己坐久了,该起来活动一下筋骨了。“细数落花因坐久,起来幽思有谁知?”诗人想起来了,坐久了应该起身活动一下,可是起身以后,又有谁能理解自己的幽远思绪呢?“细数落花因坐久,起来幽思有谁知”,这是全诗的重点,也是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因坐久”,“因”字用得好,因为诗人之所以能坐到坐久,正是因为他坐在院中观赏落花,欣赏大自然的美。“细数”二字,表明诗人在坐久了以后,不是无所事事地闲坐着,而是坐下来有所思,有所感;而且细细地数着落在院中的花瓣。“细数落花因坐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美好事物的珍视。“起来幽思有谁知”一句,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他虽然在院中细数落花,但他并不知道这些落花将飘向什么地方,也不知这些落花是否有人去收拾。因此,当他站起身来的时候,他不免会想到这些落花的命运究竟会如何。“幽思有谁知”,“幽思”是指诗人内心的思绪、感受,是诗人对自然美、对人生美好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深沉的感慨。而诗人的这种“幽思”,又有谁会了解呢?这就进一步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