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湿松林春满烟,杏花榆荚映新田。
不知何处唱歌好,东栅平湖日夜船。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在秀州(今浙江嘉兴)作客,有感于春雨湿透松林,烟雨蒙蒙,满眼春色。他漫步杏花、榆荚映衬的田野中,感到心旷神怡。然而,不知该在哪里唱歌更好,于是想到东栅平湖,日夜有船来往穿梭。

首句“雨湿松林春满烟”,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绿树如盖、烟雾弥漫的画面。这里的“松林”和“烟”是两个关键词。松林给人以苍茫、静谧之感,而“烟”则增添了一份朦胧、神秘的气息。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春雨过后的清新与宁静。

次句“杏花榆荚映新田”,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新田”指的是刚刚耕种过的土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杏花”、“榆荚”则是春天的象征,它们在春日里竞相绽放,为新田增添了几分色彩。这两句诗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不知何处唱歌好”,诗人突然转换了话题,从春日的美景转向了歌声。这里的“唱歌”并不是指真正的歌唱行为,而是用来形容人们愉悦的心情和欢快的氛围。同时,“不知何处”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歌声来源的好奇与期待。

第四句“东栅平湖日夜船”,是全诗的结尾部分,也是诗人对于歌声来源的揭晓。“东栅平湖”指的是秀州的一个地名,它位于秀州城东侧,是一个美丽的湖泊。而“日夜船”则暗示了这里是一个繁忙的水运码头。诗人之所以提到这个地名,是因为他在这个地方看到了船只往来穿梭,听到歌声阵阵传来。

这首诗通过对秀州春日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于歌声来源的猜测,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歌舞文化的兴盛与繁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