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女之贤,生两文武姿。
伯也提干戈,仲也习书诗。
遥闻蟠桃宴,正是春花时。
彩服两阶舞,天姥千年辉。
伯氏为吹埙,仲氏为吹篪。
王母开颜笑,礼乐母亦知。
【注释】
何物女之贤,生两文武姿。——贤,有德;武姿、文姿:指儿女的才艺。
伯也提干戈,仲也习书诗。——伯,排行最大;提:拿起;干戈:古兵器名;习:学习。
遥闻蟠桃宴,正是春花时。——蟠桃宴:相传西王母每年三月初三在瑶池举行盛大的宴会,名为“蟠桃会”。
彩服两阶舞,天姥千年辉。——彩服:指五彩缤纷的衣裳;两阶:台阶;天姥:山名,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伯氏为吹埙(xūn),仲氏为吹篪(chí)。——吹埙、吹篪:吹奏乐器,埙和篪都是古代的簧管乐器。
王母开颜笑,礼乐母亦知。——王母:仙女之名。
【赏析】
此诗是祝贺刘母太淑人七十寿辰的祝寿词。诗分上下两段,上片写刘母的儿女们文武双全,下片写刘母本人的才艺和风度。全诗以歌颂为主,语言优美,富有感情色彩。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刘母贤德兼备,儿子们文武出众。这是从两个方面来写。“何物女之贤”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刘母的赞美之情。“贤”,有德;“武”和“文”:分别指儿女的才艺。这里说,这位贤德的女子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像勇士(“提干戈”),一个像文士(“习书诗”)。“提”和“习”都是拿取的意思;“干戈”和“书诗”都是古人所用的兵器和文书。“伯”、“仲”是指排行最大的儿子与最小的儿子,也就是老大(长男)和幼子(次男)。
第二句进一步说明这两个儿子都很有才干,“遥闻蟠桃宴,正是春花时。”这句是说,远远地听到瑶池里举办蟠桃会,这正是万物复苏、鲜花盛开的美好时光。“蟠桃宴”,传说中西王母每月三次于瑶池设蟠桃盛会招待群仙,所以这里用它作为祝寿的代称。“春花时”,指春天花开的季节。
第三四句是说,刘母不但自己才貌双全,而且善于欣赏艺术。“彩服两阶舞”,说的是她穿着绚丽多彩的衣服在台阶上跳舞。“彩服”指五色斑斓的衣服,“阶”指石阶、台阶。“天姥千年辉”,说的是刘母像天上的仙女一样美丽,她的风采照耀千年不衰。“天姥”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这里比喻刘母如仙人般高洁。
第五六句是说,刘母不仅自己有才,而且对艺术也很精通。《左传》中有“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的话,可见“器”(器物)是不能借给别人的;“礼乐”也是不能外借的。而在这里,刘母却是慷慨地借给了儿子们吹奏的乐器。这两句是对前面女儿们的才艺和母亲本人的才艺的进一步补充。
尾联是说,刘母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心胸开阔,待人真诚厚道。“王母开颜笑”,这里的“王母”就是前文所说的“刘母”。她看到自己的儿子们如此有才,心中当然十分高兴,脸上自然会露出笑容。“礼乐母亦知”,刘母懂得礼仪和音乐,能够很好地协调各种关系。
这首诗以颂扬刘母的才华为主题,同时通过描写刘母与孩子们的交往以及她自己的行为来表现她的美德。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感人。特别是对刘母的描述,既突出了她的才华横溢,又强调了她的品德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