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俗松江口,松江春若何。
黄堂已风动,上海有弦歌。
民瘼催租拙,儿号乳哺多。
不惭食鲈美,明月满清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问俗松江口,松江春若何。”

  • 注释:询问当地的风俗习惯。松江(今上海市)的春天怎么样?
  • 译文:我在松江的入口处探询这里的生活习俗,这里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

第二句:“黄堂已风动,上海有弦歌。”

  • 注释:黄堂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官署,这里比喻官府。风动指风起,风动即风声大作。上海有弦歌,意指有读书人吟诵诗歌的声音。
  • 译文:已经听到官府门前传来风声,上海地区又有读书人在吟诵诗歌。

第三句:“民瘼催租拙,儿号乳哺多。”

  • 注释:民生困苦(民瘼)催逼着百姓去租税上努力,孩子啼哭时吃奶的人多。
  • 译文:百姓为了生计不得不在赋税上更加努力,而且因为孩子的啼哭需要更多的喂奶人。

第四句:“不惭食鲈美,明月满清波。”

  • 注释:不觉得自己吃的鲈鱼美味。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清澈的水面。
  • 译文:并不觉得松江的鲈鱼特别美味,但看到明亮的月光洒在清澈的水面上,心情十分愉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松江的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来表达对松江人民的祝福和对友人即将离任的不舍之情。诗中的“问俗松江口”和“上海有弦歌”展现了诗人对松江地方文化的了解和尊重,而“民瘼催租拙,儿号乳哺多”则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的艰辛。最后一句“不惭食鲈美,明月满清波”则以自然美景作为心灵的慰藉,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离开后松江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松江人民生活的关注,也有对友情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