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落木莽森森,阙下归人万里心。
满箧烟云书草在,几年霜露剑花侵。
风高寒柳鸣蜩寂,日落遥林倦鸟深。
何处菟裘终老去,五云回首一沾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每一联的内容及情感,最后总结答案。此诗为作者晚年归乡之作,是诗人晚年思归、忧国忧民心情的真实写照。
“二十九日出都门”句,点明时间。“天边落木”“阙下归人”,写出了暮春时节,诗人从长安返回家乡的所见。首句以“出都门”领起全篇,以下皆写归途所见,但所写景物却各不相同,且有层次地展开描绘,由近而远。“天边落木”“阙下归人”,既写出了时在暮春,又表现出诗人的孤寂之情。
“满箧烟云书草在,几年霜露剑花侵。”两句紧承“出都门”,描写诗人归途中所见。他看到,满箱子都是自己多年珍藏的卷册、文稿,这些卷册、文稿被岁月侵蚀得模糊不清了;他看到的还有那曾经锋利无比的宝剑如今也被霜冻和露水侵蚀,长出了青苔。这里既写出了诗人长期在外奔波的劳累与艰辛,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
“风高寒柳鸣蜩寂,日落遥林倦鸟深。”两句紧承上句,描写诗人行至旅途中所见。他看到,在阵阵狂风中,柳树枝条抖动着随风飘摇,发出沙沙响声;远处树林里的蝉儿,在秋风中发出凄厉的叫声,声音越来越低沉,越来越微弱。这两句既写了秋天景色的萧瑟凄凉,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孤独之感。
“何处菟裘终老去,五云回首一沾襟。”两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归途中所见。他看到,自己一直渴望的归隐之地,现在已无处可以安身了,只得在遥远的故乡徘徊。他想到当年曾梦想过的那种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不禁感慨万分,眼泪夺眶而出。这两句既写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也表达出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担忧,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无奈。
【答案】
①“出都门”领起全篇,以下皆写归途所见,但所写景物却各不相同,且有层次地展开描绘,由近而远。②“天边落木”“阙下归人”,既写出了时在暮春,又表现出诗人的孤寂之情。③“满箱烟云书草在,几年霜露剑花侵”,既写出了诗人长期在外奔波的劳累与艰辛,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④“风高寒柳鸣蜩寂,日落遥林倦鸟深”,既写了秋天景色的萧瑟凄凉,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孤独之感。⑤“何处菟裘终老去,五云回首一沾襟”,既写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也表达出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担忧,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