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杂俎,南城促。
往复还,矢相属。
不得已,自屠戮。
【注释】
五杂俎:《后汉书》卷八十五《马融传》:“建武中,会稽上虞人蔡邕,字伯喈,善鼓琴,好音律,尝造五弦琵琶。……及献帝即位,以熹宗山陵将毕,遂潜行篡位之计。是时,车驾在北芒,邕乃挟其御衣于马上,以头撞地,血流被面;因即驰还洛城,自到死,时年八十一。”此诗当为作者有感于“五胡之乱”而写。五:指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胡。杂:指各种事物。
南城促:意谓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入侵中原。
往复还:意谓北方民族也不断侵扰中原。
不得已:意谓不得不与他们进行战争。
自屠戮:意谓只能通过战争来结束这场纷争。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和批判当时统治者不思抵抗,一味屈膝投降,苟且偷安,以致造成战乱频仍,生灵涂炭,人民痛苦不堪的诗。
全诗分三层意思展开。前四句,写五胡乱入中原,南北骚扰不已,人们无以为家。诗人用“南城促”“往复还”来形容这种混乱局面。五条线索纵横交错,使读者感到纷乱不安。中间四句,写统治者们只顾自己享乐,不顾人民的死活,甚至不惜采取屠杀政策,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这里,诗人把“五胡”、“虏”、“虏”、“戎”,“蛮”、“羌”,“羯”都当作了统治者的代名词。这些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人民的利益,甘愿做他们的奴隶。最后一句,揭示出造成这种惨状的原因,是由于统治者们的软弱无能所造成的。
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富有现实意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