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湖如镜,红莲个个香。
大姑先戏水,荡散两鸳鸯。
【赏析】
《采莲曲》共三首,这是其一。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夏日江南采莲图:湖面如镜,映照着红艳欲滴的莲花,香气阵阵扑鼻而来。少女们轻歌曼舞,尽情享受着美好的时光。其中“荡”字是全诗的关键处,它既指动作,又含有双关之意:一是指水波荡漾,二是指少女们相互嬉水,双双对对。“荡”与下句“两鸳鸯”相照应,将画面上欢腾跳跃的少女们,和水中嬉戏追逐的鸳鸯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全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十里湖如镜,红莲个个香。
大姑先戏水,荡散两鸳鸯。
【赏析】
《采莲曲》共三首,这是其一。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夏日江南采莲图:湖面如镜,映照着红艳欲滴的莲花,香气阵阵扑鼻而来。少女们轻歌曼舞,尽情享受着美好的时光。其中“荡”字是全诗的关键处,它既指动作,又含有双关之意:一是指水波荡漾,二是指少女们相互嬉水,双双对对。“荡”与下句“两鸳鸯”相照应,将画面上欢腾跳跃的少女们,和水中嬉戏追逐的鸳鸯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全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寄陈生回文 箫吹静阁晓含情,片片飞花映日晴。 寥寂泪痕双对枕,短长歌曲几调筝。 桥垂绿柳侵眉淡,榻绕红云拂袖轻。 遥望四山青极目,销魂黯处乱啼莺。 译文: 在安静的阁楼里,箫声轻轻吹起,清晨带着深情,花瓣纷纷飘落,阳光明媚照耀着大地。我孤独地坐在床边,泪水沾湿了枕头,心中无尽的思念和忧愁。 我的床旁摆着一把短长的琴筝,我弹奏着悠长的歌曲,却不知道如何调和。窗外的绿柳垂下来
《五日泛舟得男字》是明朝景翩翩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泛舟时的情景和感受。下面将逐句释义这首诗: - 浴罢试冰蚕:沐浴完毕测试冰蚕,这里的“试冰蚕”可能指的是尝试着去观察或体验某种与蚕有关的事物。 - 重扶碧玉簪:重新扶持住那碧玉般的簪子,这里的“碧玉簪”可能是对某种珍贵首饰的描述,象征着美好或优雅。 - 操舟临雒水:驾船前往雒水,这里的“雒水”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河流
七夕 楼前箫史忆吹箫,雁足西风倍寂寥。 望断支机应化石,愁填乌鹊未成桥。 素毫月冷吟梧叶,纨扇秋回识柳条。 姊妹东邻如乞巧,莫教瓜果浪相招。 注释: 七夕:古代传说中在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日子。 楼前:指七夕节时,人们常常在楼前摆放香案,祈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箫史:传说中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嫁给萧史,两人因吹箫而闻名。 雁足西风倍寂寥:大雁南飞经过楼前
【注释】: 闺情 其三 —— 这是一首写思念女子的诗。 ①蛩(qióng)吟:蟋蟀鸣叫。蛩,即蟋蟀。 ②无那一片心:无法将心中的思念告诉对方。 ③说向:倾诉给。云间月:天上的月亮。这里用“说”字作动词,表示把心中的话告诉月亮。 【译文】: 夜深人静,我还在辗转难眠, 那蟋蟀的鸣叫声让我难以停歇。 我无法向你倾诉心中的思恋, 只能把这份情感寄托给天边的明月。 【赏析】: 此诗是一首抒情小诗
道是愁无极,还教仗醉魔。 谁知醒时意,说向醉中多。 注释: 道是:认为 愁无极:愁绪无穷无尽 还教:还让 仗醉魔:借酒消愁 谁知:哪里知道 醒时意:清醒时的思绪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景翩翩的《与苏生话别(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苏生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道是愁无极”一句,诗人用“道是”开头,表达了自己对苏生深深的担忧和忧虑。他认为
诗名:与苏生话别·其一 十日平原酒,三秋江上船。 一经摇落后,明月几回圆。 注释: - 十日平原酒:形容与朋友在平原地区畅饮的情景,平原象征着开阔的自然环境,酒则象征着友情和欢乐。 - 三秋江上船:描绘了秋天时分江上的船只,暗示着时间的变化和季节的更迭。 - 一经摇落后: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摇晃,即经历过分离或变化后的情景。 - 明月几回圆:表达了对月亮圆缺变化的感慨
【注释】飞飞:翩翩飞舞。双蛱蝶:蝴蝶成对飞舞的样子。邻家:指女子的邻居,这里借指自己的情人。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生活情趣的小诗。诗的起句“飞飞双蛱蝶”,以双蛱蝶作比,形象地写出了一对青年男女欢恋之情,他们像双双飞舞的蝴蝶一样,情意绵绵,难舍难分。次句“底事过邻家”,意思是不知为什么偏偏要飞到人家去呢?这一句似是疑问,实际上又像是叹息,表现了少女对于情人不辞辛苦地前来寻访的关切与爱恋的心情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然后逐句分析其内容、情感与手法,并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首联: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深林”是生长环境的意象,“出谷”是比喻,指花从深谷中长出来时散发出阵阵清香,这里暗喻诗人自己。 颔联: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风力”是自然条件的意象,“潇湘”为地名,这里借指仕途。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没有风力的帮助
但吹花信风,莫作妒花雨。 我欲采琼枝,换得同心住。 注释: 1. 但吹:只吹。 2. 花信风:春风。 3. 莫作:不要成为。 4. 妒花雨:嫉妒的雨水。 5. 我:诗人自称。 6. 欲采琼枝:想要采摘像美玉一样美丽的枝条。 7. 换得:换取。 8. 同心:心意相通。 赏析: 这首诗是明·景翩翩创作的《写兰》。诗中通过描述春风和雨露对花朵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向往。同时
诗句释义 1 月出人未来:这里“月出”指的是月亮升起,而“人未来”表示人们还未到。这句话表达的是月亮升起时,人们还未到来。 2. 月缺人已去:月亮有缺,意味着它不圆满或不完整,而人们已经离开。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离别的情感,月亮的残缺与人们的离去相互照应。 3. 好共借馀辉:这里的“余辉”指的是月亮剩余的光芒。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希望借用月亮的光芒来延长彼此相见的时间,即使月亮即将落下
【注释】: 莫漫 不要随便。 采莲藕 采莲花时,不要随便采摘荷叶下的莲藕。 柳丝长 柳条很长。 问姑姑知否?请问姑姑,这柳树的枝条长得怎么样。 【译文】: 小姑在池塘里采莲花,不要随便采莲藕。 采莲子时,不要随便摘取荷叶下的莲藕。 柳树长长的枝条,请告诉我它长得怎么样? 【赏析】: 本诗写一位姑娘在采莲时对同伴的嘱咐。她要大家注意安全,不要随便乱采莲藕,因为柳丝长了会缠住手
【注释】 三月春无味:指春天的美景,但因时值三月份,所以没有生机。 杨花惹晓风:杨花飘飞在早晨的微风中。 莫行流水岸:不要走到水边。 片片是残红:岸边的花瓣一片一片地飘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百花盛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可是,春天已经过了三个月,春天的美景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变得索然无味,就像诗人所说的“三月春无味”。而此时,柳条刚刚发芽,杨花正随风飘荡
【释义】: 画眉:指女子化妆。 莺去春如梦:比喻春天已过,莺儿去了。 梅黄雨尚痴:梅花盛开时节的雨还在痴想春天。 可堪明镜里:意思是说镜子里的容颜不能与实际的容貌相符合。 独自画蛾眉:自己对着明镜涂脂抹粉。 【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妇的诗。上片写闺中思妇的愁怨。“莺去春如梦”是说莺声逝去了,春天像一场梦一样地过去了,而自己还处在青春年华。下句“梅黄雨犹痴”是说在梅花盛开的季节里
襄阳踏铜蹄,其三 骏马踏铜蹄,金羁艳陇西。郎应重意气,妾岂向人啼。 注释与赏析: - 骏马:描述一匹马的雄壮和美丽,暗示了诗人对这匹骏马的喜爱和赞美。 - 铜蹄:指马的蹄子用铜制成,通常用于装饰或显示身份。 - 金羁:指马的缰绳用金色装饰,显示出主人的身份地位。 - 艳陇西:形容马色貌鲜艳,来自陇西地区,可能意味着马的血统和品质。 - 郎应重意气:这里的“郎”指的是年轻的男子
注释:襄阳踏铜蹄 其二 汉水自悠悠流淌,男儿自要远征。 不知别离后何时相见,何时到宜城。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远方丈夫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写汉水的悠长和男儿的远征,为后文抒发离别之苦作铺垫;二句直接点明主旨,表达对丈夫远征的担忧与牵挂;三、四句描绘了妻子因思念而失眠的情景,展现了她内心的痛苦与煎熬。整首诗情感真挚,细腻入微,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了人物的情感变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注释:襄阳是古代地名,铜蹄是古代的一种马具。诗人是当地人,他喜欢喝当地的酒。如果还没醉,他就和情人说话;而当情人清醒后,他应该回头离去。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情人在襄阳的情调。首句“襄阳踏铜蹄”表明诗人是当地人,他喜欢喝当地的酒,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次句“郎自襄阳人”,说明诗人是襄阳人,进一步突出了他的地域身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