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前箫史忆吹箫,雁足西风倍寂寥。
望断支机应化石,愁填乌鹊未成桥。
素毫月冷吟梧叶,纨扇秋回识柳条。
姊妹东邻如乞巧,莫教瓜果浪相招。
七夕
楼前箫史忆吹箫,雁足西风倍寂寥。
望断支机应化石,愁填乌鹊未成桥。
素毫月冷吟梧叶,纨扇秋回识柳条。
姊妹东邻如乞巧,莫教瓜果浪相招。
注释:
七夕:古代传说中在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日子。
楼前:指七夕节时,人们常常在楼前摆放香案,祈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箫史:传说中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嫁给萧史,两人因吹箫而闻名。
雁足西风倍寂寥:大雁南飞经过楼前,但楼前的箫声却无法与大雁的鸣叫相和。
望断支机应化石:指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后,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远方的天际,仿佛变成了石头。
愁填乌鹊未成桥:指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后,他们的喜鹊还未筑起桥来,就又分离了。
素毫月冷吟梧叶,纨扇秋回识柳条:指诗人在月光下吟诵着诗句,梧桐树上的叶子也在随风飘落。
姊妹东邻如乞巧,莫教瓜果浪相招:指隔壁的姐妹们正在举行乞巧活动,不要浪费食物去邀请她们。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七夕节的盛况,以及诗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的感受。诗中的“楼前箫史忆吹箫,雁足西风倍寂寥”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七夕节时,楼前传来的箫声与大雁的鸣叫相互呼应的情景。而“望断支机应化石,愁填乌鹊未成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后的思念之情。
“素毫月冷吟梧叶,纨扇秋回识柳条”,则是诗人在月光下吟诵诗句,梧桐树上的叶子也在随风飘落的画面。最后一句“姊妹东邻如乞巧,莫教瓜果浪相招”,则是对隔壁的姐妹们正在进行乞巧活动的描绘。整首诗通过描绘七夕节的盛况和诗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的感受,展现了中国古代节日风俗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