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豆花雨,兹晨方见晴。
寒蝉依树响,秋藓上阶生。
山脱云尤翠,池寒日更明。
西风催万户,都作捣衣声。
秋晴
几日豆花雨,兹晨方见晴。
寒蝉依树响,秋藓上阶生。
山脱云尤翠,池寒日更明。
西风催万户,都作捣衣声。
注释:
- 几日豆花雨:几天前的豆花下了一场雨。豆花,指豆花植物的花。
- 兹晨方见晴:今天早晨才看到晴天。兹,这里;晨,早晨。方,才;见,看见。
- 寒蝉依树响:寒冷的蝉儿依偎在树上发出叫声。寒蝉,即寒蝉鸟,一种能发出凄厉鸣声的鸟类。
- 秋藓上阶生:秋天的苔藓从台阶上生长起来。秋藓,秋季生长的苔藓。上阶,指台阶上。
- 山脱云尤翠:山上的云彩因山石裸露而显得更加翠绿。山脱,指山石脱落、露出;犹,比较地。
- 池寒日更明:池水因寒冷而更显清澈。池寒,指池水因寒冷而变得冷清或清澈。
- 西风催万户,都作捣衣声:西风吹拂着千家万户,人们纷纷忙着搓洗衣服。西风,指秋风;催,催促;万户,泛指众多的人家;作,做;捣衣声,指洗衣杵击衣服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象和农家生活的诗。首联“几日豆花雨,兹晨方见晴”描绘了连日来的细雨后,终于迎来晴朗的清晨。颔联“寒蝉依树响,秋藓上阶生”则展现了秋蝉与秋藓的独特景致,寒蝉在树叶间低鸣,而秋天的藓类植物在台阶上生长蔓延。
颈联“山脱云尤翠,池寒日更明”进一步描绘了大自然的变化之美。山石裸露,云雾散去,呈现出更为鲜明的绿色;池水因寒冷而变得更加清澈。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秋天景色的变化及其带给人们的情感体验。
末联“西风催万户,都作捣衣声”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秋风劲吹,使得无数家庭忙碌起来,人们纷纷搓洗衣物准备过冬。这里的“捣衣声”,不仅代表了农家的生活节奏,也暗示了秋天的到来预示着冬天的临近。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天气变化的描述,以及农家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示了秋天的自然之美和人们对季节变化的关注。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天世界,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