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两山相对峙,龙门河水流山里。
龙门天造非禹功,独向中州擅山水。
忆昔周公营洛都,阴阳险阻归谋谟。
炎刘典午御区宇,亦来阙塞陈基图。
拓跋何人擅中国,艳妻媚佛祸山石。
洞中大象高几寻,山间小者亦数尺。
当时锤凿断民脂,万金不恤穷妖奇。
谁知佛死无灵气,诸魔依托猿夜啼。
右击疑鼓左疑锣,神州渐见交兵戈。
梁皇饿死金人在,魏国分崩石佛多。
我来问俗偶登眺,坐观今古资一笑。
东山寂寞西山闹,忽听渔舟崖下叫。
诗句释义与赏析:
- 龙门两山相对峙,龙门河水流山里。
- 【注释】:指龙门石窟所在的山体和河床。
- 这首诗描绘了龙门石窟的壮丽景象,从山体到河道,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赏析】:通过“两山相对峙”和“龙门河水流山里”,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 龙门天造非禹功,独向中州擅山水。
- 【注释】:“天造”指的是天然形成,“禹功”是指大禹治水之功。这里诗人强调龙门的自然美不是人工雕琢。
- 【赏析】:此句表明诗人认为龙门的自然景观是自然之力的杰作,而非人力所及。
- 忆昔周公营洛都,阴阳险阻归谋谟。
- 【注释】:周公指的是周武王,他曾经经营洛阳。这里诗人通过周公来比喻古代帝王对山川地理的精心布局。
- 【赏析】:通过“阴阳险阻”和“谋谟”,展现了古代帝王对于地理的高度重视,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
- 炎刘典午御区宇,亦来阙塞陈基图。
- 【注释】:炎刘指的是汉朝,典午指的是三国时期的魏国,这里诗人通过这两个朝代来对比不同时期的统治方式。
- 【赏析】:通过“御区宇”和“陈基图”,反映了不同朝代对于国土的管理方式和地理环境的利用。
- 拓跋何人擅中国,艳妻媚佛祸山石。
- 【注释】:拓跋指的是北魏的建立者拓跋魏。这里诗人用来形容北魏统治者的残暴。
- 【赏析】:通过“擅中国”和“祸山石”,揭示了北魏统治者对自然的破坏和对人民的压迫。
- 洞中大象高几寻,山间小者亦数尺。
- 【注释】:这里的“象”可能是指佛像或者岩石的形状,高几寻和数尺形容其大小。
- 【赏析】:通过对比“大象”和“小者”,诗人表达了对古代雕刻技艺的惊叹。
- 当时锤凿断民脂,万金不恤穷妖奇。
- 【注释】:锤凿指的是雕刻工具,断民脂表示大量的人力物力被用于这些工作。
- 【赏析】:通过“万金不恤”和“穷妖奇”,揭示了当时对于雕刻艺术的投入之大,以至于不惜耗费大量财富。
- 谁知佛死无灵气,诸魔依托猿夜啼。
- 【注释】:佛死后没有了灵气,各种妖怪依附在树上发出声音。
- 【赏析】:通过“诸魔依托”和“猿夜啼”,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然界和谐美景的怀念。
- 右击疑鼓左疑锣,神州渐见交兵戈。
- 【注释】:这里的“右击”和“左疑”可能是指某种仪式或活动的声音,而“交兵戈”则暗示了战争。
- 【赏析】:通过“右击疑鼓左疑锣”,诗人描绘了战争即将到来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 梁皇饿死金人在,魏国分崩石佛多。
- 【注释】:梁皇指的是北周的最后一位皇帝周静帝,金人在历史上通常指代金朝。这里诗人通过历史事件来表达对王朝更迭的感叹。
- 【赏析】:通过“梁皇饿死”和“魏国分崩”,诗人反映了历史的兴衰更替,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 我来问俗偶登眺,坐观今古资一笑。
- 【注释】:诗人来到这个景点,进行游览并发表感慨。
- 【赏析】:通过“问俗”和“资一笑”,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以及欣赏之情。
- 东山寂寞西山闹,忽听渔舟崖下叫。
- 【注释】:东山和西山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氛围。
- 【赏析】:通过“东山寂寞”和“西山闹”,诗人描绘了两个不同的地方,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不同感受。